
領導這項計劃的南大李光前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黃循強說,普通體檢很少會進行心理健康檢測,他們希望盡己之力支持心理健康篩查工作。「我們想以最簡單的方式讓居民了解和關注心理健康,並消除他們對這個課題的負面印象。」
超過兩年的冠病疫情可能導致更多年長者感到焦慮與無助,由本地學生推出的免費體檢服務就納入了心理健康問卷,以及早發現需要援助的民眾。
這項社區遠程醫療服務由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和跨學科研究生髮起,去年初在榜鵝試行約兩個月後,於同年9月在武吉甘柏和景萬岸—菜市重啟,預計為多達2000名居民進行體檢。
健康檢測範圍包括血糖、身體質量指數(BMI)、血壓,以及通過人工智慧科技分析視網膜照片以偵測眼疾。
團隊今年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五項身心健康指標(WHO-5),在體檢中加上心理健康問卷,詢問參與者是否經常感到心情愉快或精力充沛等問題。WHO-5已可有效篩查抑鬱症。
若發現異常,民情聯繫組(REACH)將接手後續工作,進一步篩查和評估居民是否需要治療。
領導這項計劃的南大李光前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黃循強(29歲)說,普通體檢很少會進行心理健康檢測,他們希望盡己之力支持心理健康篩查工作。「我們想以最簡單的方式讓居民了解和關注心理健康,並消除他們對這個課題的負面印象。」
約13%受訪者在疫情期間 出現抑鬱與焦慮症狀
心理衛生學院去年發布的研究顯示,逾1000名受訪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中,約13%在疫情期間出現抑鬱與焦慮症狀。訪問於前年5月至去年6月進行。
昨天接受健康檢測的居民鄭寶英(65歲,兼職)說,她了解定期體檢很重要,不過因為覺得麻煩,所以這是疫情後第一次進行體檢。「工作人員會和我說哪裡要多注意,得知我的各項指標正常,也讓我覺得更安心。」
提及心理健康,鄭寶英說,她有朋友因為過度關注疫情而不敢踏出家門,近期被診斷出有抑鬱症,但這並不是她會經常思考的課題。「能過一天是一天,我不要去想那麼多。」
協助團隊執行問卷的南大樂齡與教育硏究院副主任何滿鎬副教授說,疫情的衝擊可能導致本地年長者感到恐懼、焦慮和無助,因此更需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問卷旨在評估年長者的心理和社交健康,並在他們應對艱難時期之際伸出援手,因為年長者不只在身體健康上是最弱勢的群體之一,心理健康也一樣。」
社區遠程醫療服務將持續到本月27日,團隊接下來計劃轉型為初創社會企業,在更多地點推出這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