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原本是個不管身處何方的華人,都該闔家歡樂的日子。
可是,身處在海外的一些中國人,卻是被一個消息壞了不少好心情。
大英博物館發文稱,「和我們一起觀看新羅樂團(主要在英國表演韓國音樂的樂團)的神奇表演,以此來慶祝韓國新年。表演受韓國文化中重要的五方色(白、黑、藍、黃、紅配色方案)啟發,且結合了當代和傳統音樂。」活動於當地時間20日下午在大英博物館內舉辦。
更過分的是,帖文還連結到了大英博物館,於官網發布的一則題為「慶祝韓國新年」的文章。

這個消息,深深刺痛了很多中國人的心。
就在這幾年,中國和韓國因為「農曆新年」的英文翻譯問題,已經鬧了相當久了。
不過,在海外華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大英博物館只能捏著鼻子「認慫」。
大英博物館慶祝「韓國農曆新年」 全網震怒華人反擊被迫刪帖
大英博物館此舉,在很多華人看來,是完全不尊重農曆新年的表現。
雖然,廣義上像是韓國和越南等國都會過新年,但因為歷史和文化等關係,他們的新年和「Chinese New Year」脫不了干係。
創造出所謂的「Lunar New Year」(陰曆新年),並在國際間大肆宣揚,本身就是韓國企圖再創農曆新年的含義,想搶奪華人的傳統節日。

而在國際上,確實有不少聲音在為韓國搖旗吶喊,大英博物館也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
但是,面對著這種蓄意挑釁,很多在英國的華人開始自發行動了起來,去大英博物館裡宣傳Chinese New Year。

穿著華人傳統服飾,一些網友用最好的行動向人表達了華人新年為何是「Chinese New Year」的意義。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網友都支持韓國和大英博物館的說法。在推特上,就有不少人指責大英博物館的用詞並不妥,有失形象。

「韓國農曆新年?真不敢相信這是一間講述歷史的博物館(能說出來的話)!」
不少網友說大英博物館「無恥」,認為大英博物館在向公眾傳遞誤導訊息。

似乎是架不住輿論壓力,不久後,大英博物館就悄咪咪地刪除了原帖文以及官方網站上的宣傳文章,並未就此事做出進一步說明。
說起來,大英博物館本身,對於很多華人來說,就是一個慘痛的記憶符號。
在那裡,有著近兩萬件來自中國的文物。而這些文物中,大半都是通過搶劫的方式獲得的......

比如這件中國河南安陽殷墟商晚期青銅鴞卣
而且,大英博物館的刪帖並不心誠,只是出於「無奈」。之後它還特別展示了一組,從中國搶來的瓷器......

也不怪有人調侃,「大英博物館偷文物,韓國偷文化,如此合作看起來真是惺惺相惜。」
說起來,新加坡雖然以英文教育為主,但還是保留了華人文化。
無論是從李顯龍的祝賀致辭,還是新加坡過年的一些習俗都能看出來。
李顯龍以「CNY」拜年 官方、媒體不支持「陰曆新年」
說起來,新加坡雖然並沒有規定到底用Chinese New Year還是Lunar New Year(有說法是為了照顧其他國家過新年的人),但政府的用詞,或許能表達出新加坡的官方態度。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臉書發文慶賀新年時,從來都只用「Chinese New Year」。


新加坡人力部官網上的公共假期日期,顯示的也是Chinese New Year。

新加坡大型英文媒體《海峽時報》和亞洲電視台,在介紹新年時也紛紛用的是「Chinese New Year」。

更重要的,新加坡的華人,在祖先下南洋有幾十年甚至百年後,依然保留著,「很中國」的過年方式,一點也沒有忘本。
這不,在除夕夜,新加坡明星——林俊傑和孫燕姿,就在網上給人拜年了。


新加坡特色過習俗
1、 買肉乾
說起來,最能體現新加坡過年「儀式感」的,就是大街小巷排隊買肉乾的人了。

說起來,新加坡人對肉乾的感情可以說是很專一了,逢年過節的,他們都喜歡買肉乾來吃或者來送人。不過,在農曆新年卻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買......

在新加坡市面上,有不同牌子的肉乾店,各有喜好群。不過,每年最有人氣、排隊最誇張的,還要數總店位於牛車水的林志源肉乾......
經常店家還沒開門,就有很多人在外面排隊了。最近更是有網友排到一群人在早上8點半鐘就開始「占位」了!
甚至還有人推著行李箱來買,估計是在新加坡打拚的外國人,準備買完直接帶回國......

圖源:網友Salina C
不得不說,肉乾的確是很適合農曆新年,香噴噴、油亮亮的肉乾,吃起來的確有一種幸福感!也難怪新加坡人那麼熱衷了~
2、 逛年市、買年貨
每到農曆新年臨近,牛車水的年貨市場就開始營業了~各種年餅、乾貨、臘肉、窗花、春聯應有盡有,商家們還會播放喜慶的過年歌曲,現場年味十足哦~

圖源:Todayonline
今年的年貨市場人氣相當旺,畢竟是疫情開始後,第一個沒有任何防疫限制的春節嘛~
一到周末下午6點左右,牛車水一些街道就已經相當擁擠了~

很多人都說今年的年貨市場特別有年味~很多家庭都是全家一起出動採購年貨的。
攤販高聲叫賣,現場有不少警員、輔警和保安人員管制人流,瞬間感覺回到了疫情前。

排隊買瓜子的人群,圖源:8視界
3、 兩粒柑橘拜年
不同於中國拜年時,很多人都要提著大包小包禮品上門.新加坡式的拜年,往往都只需要他們帶上兩粒柑橘就好。

雖然看其起來禮輕,但背後的寓意還是相當重哦~ 桔有「吉」之意,在粵語裡,中「柑」與「金」同音,兩粒柑橘象徵著「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等多重意涵。
所以,一到過年期間,在新加坡各大連鎖超市裡,都會看到裝有各種橘子橘子的「拜年禮包」......也算是個很local的特色了。

圖源:晚報
帶著橘子去拜年,一般「上道」的主人,也會回贈拜年者兩粒柑橘,互贈吉祥。
說起來,可能在新加坡過年,包個紅包的開銷,還不如買橘子大呢......
4、 包紅包
在新加坡,只要是未婚人士,不管男女,無論年紀多大,都能收到來自親朋好友的紅包!
而且,收到紅包的這些人,照道理來說是不需要另包紅包送給他人的,有一說一,這可能是「單身狗」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刻了......

紅包要包多少純粹是是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整個新加坡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不過,很多人都有反饋,去別人家拜年時,可能收到的紅包就只有十位數甚至個位數新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