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8月11日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0.5%-2.5%收窄至0.5%-1.5%,原因是外部需求不振。這是繼今年7月份下調增長預期後的第二次修正。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表示,今年剩餘時間的外部需求前景仍然疲弱。

新加坡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型市場經濟體,其經濟表現受到全球貿易和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5%,低於政府預先預測的0.7%。經季節性調整後,環比增長0.1%,扭轉了第一季度0.4%的收縮趨勢。
製造業和金融業拖累經濟
新加坡政府指出,製造業和金融業是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因素。製造業是新加坡經濟的支柱之一,占GDP的近20%。但由於全球電子產品需求低迷,該行業在第二季度同比萎縮7.3%,比第一季度5.4%的萎縮更嚴重。政府預計,除了新加坡主要外部需求市場預期放緩外,全球電子產品低迷也可能會持續下去,預計最早要到今年年底才會逐步復甦。
金融業也受到全球經濟形勢持續疲軟和金融狀況吃緊的影響。該行業占GDP的近14%,在第二季度同比增長2.6%,低於第一季度4.6%的增長。政府預計,金融和保險業增長也將低迷。
面臨全球下行風險
新加坡政府警告說,全球經濟仍然存在下行風險,並補充說「今年剩餘時間的前景仍然不溫不火」。其中包括發達經濟體的通脹持續超出預期,這可能導致全球金融狀況趨緊,並導致全球支出大幅縮減。此外,俄烏衝突升級的風險以及全球主要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可能導致「供應再次中斷,削弱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並給全球貿易帶來壓力」。
應對挑戰,尋求機遇
面對全球經濟低迷的挑戰,新加坡政府表示將繼續密切監測國內外形勢,並採取適當措施支持經濟和就業。政府還呼籲企業和工人利用這段時間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適應性,以應對未來的變化。
新加坡經濟學家認為,儘管短期內經濟增長放緩,但新加坡仍有機會從中長期的全球趨勢中受益。新加坡可以利用其在區域和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參與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多元化;抓住數字化、綠色經濟和創新等領域的機遇,提升其經濟的增長潛力和韌性。
新加坡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反映了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製造業和金融業是拖累經濟的主要因素,而全球下行風險仍然存在。新加坡政府將繼續採取措施支持經濟和就業,同時呼籲企業和工人提升自身的能力。新加坡也應該尋求從中長期的全球趨勢中受益,利用其優勢和機遇,提升其經濟的競爭力和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