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達:后冠病時代 更需通過勞資政合作提高生產力

徐芳達

除了政府的援助配套, 人民還能怎麼做來應付高通膨?(23/08/22)
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認為,在后冠病的環境中,我國更需要通過勞資政合作框架,推動企業和員工提高生產力和技能。這和應對生活成本高漲有什麼關聯?聽部長怎麼說。
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認為,在后冠病的環境中,我國更需要通過勞資政合作框架,推動企業和員工提高生產力和技能。
針對李顯龍總理在國慶群眾大會上提到的經濟挑戰,徐芳達接受《958城市頻道》記者的專訪時指出,冠病疫情為我國帶來挑戰,同時也讓本地企業更深切地意識到提高生力的重要性。
「疫情是一個挑戰,其實也提醒企業,如果你不繼續提高生產力,通過不同的科技和平台為顧客服務,當遇到競爭或危機時生意就會受到影響。」
徐芳達說,我國應對疫情的表現亮眼,讓投資者更有信心到我國投資。他認為,我國應該善加利用機會,吸引更多投資者和人才到新加坡,擴大經濟領域,為新加坡人製造更多良好的就業機會。
他說,協助員工提高技能和收入是應對高通貨膨脹率和生活成本上漲,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
也是碧山-大巴窯集選區議員的徐芳達認為,除了政府推出的各種援助措施,國人也能夠向有需要的群體伸出援手。
「在大巴窯,我們籌款,善心人士捐錢給我,我們用這個錢買ntuc禮券,分給低收入家庭。每個月我們會準備愛心包,裡面有必須品和食品。政府給很多幫助,其實社區里靠民眾的力量,這也是很好的方式。」
徐芳達表示,政府會在必要時推出更多措施。當局也會關注全球經濟走勢,再決定是否讓新元繼續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