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出來很多遍了,可以看到很多力量希望其成,很多力量不希望其成。至少一個現狀是馬六甲海峽通航能力持續下降。最大通行船型稱馬六甲海峽型船型,長寬和吃水深度不超過400米、59米和14.5米,即使不開挖克拉運河,馬六甲海峽未來的地位也會逐漸下降 。即使現在大型貨船也必須繞行巽他海峽和望加錫海峽。這就在客觀上有對克拉運河的巨大需求,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供給端如何理清利益糾葛了,且看各流氓如何博弈。

其次若運河建成,泰國想要獨立運營運河,還要各大流氓滿意,就必須保持相對中立並與世界霸權維持良好關係。這一點泰國之前倒是曾經做到過,像十九世紀泰國在英屬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維持獨立,是東南亞唯一保持獨立的國家。但是未來局勢是美帝全球影響力下降,中國崛起,印度也想有更多話語權,並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霸權來維持秩序。那麼這樣的話,建成後的克拉運河會是美帝在中印博弈間的一顆棋子,泰國的獨立自主性也將有所影響。對於泰國經濟,則會是很大的利好,來來去去的船隻和貨物給新加坡帶來了150年國運,對泰國也將是個促進項。但泰國因為其文化的獨特性,並沒法充任新加坡曾經擔任的東西方掮客角色,不過隨著東西方交流日漸頻繁,掮客角色也是越來越不重要了。

至於新加坡,其興起是因為蘇伊士運河的開鑿,往來歐亞間的船隻不再繞道好望角,而是經地中海入紅海經印度洋穿行馬六甲海峽,新加坡地處掌控馬六甲海峽咽喉的位置,從歐亞貿易流中獲利甚多。若克拉運河分走部分貿易流,新加坡必然受到衝擊。如果不能好好把握機會打造其他產業,則其未來並不光明。因為where trade flows,money flows。伴隨著貿易流的減少,其他方面的影響會逐步顯現。這也是新加坡的天生劣勢,沒有一個廣闊可靠的經濟腹地,自身體量如此之小,很難對大局產生什麼有效影響,儘管它擁有在筆者看來世界上最為有效的政治體制。其另一大優勢,即兼具東西方交流能力,也給新加坡帶來了巨大收益,但未來頂多是維持現狀,很難再有更大進步了。

對於中國,筆者才疏學淺但妄加揣測,對於這個運河是矛盾的。一方面運河有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則是投入巨大並且並不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下。如果運河建成,那麼東亞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很有可能就會轉向對克拉運河的依賴,命脈仍然不完全在自己手裡,也並沒有相比目前處境有很大提升。若能拖延時日,待到能在東亞有壓倒性優勢,其時或將收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