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電、氣價格
新加坡自然資源短缺,部分水、氣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電價也與國際油價波動密切相關,水、電、氣價格平均每季度或每半年隨市場變化調整一次。

【水價】2017年2月,新加坡政府宣布調高水價:從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居民用戶每月40m3以內自來水價格為2.39新元/m3,超出部分則為3.21新元/m3,商業用水價格為2.39新元/m3,新生水價格為2.19新元/m3,工業用水價格為1.44新元/m3,船用水價格3.37新元/m3;2018年7月1日後,上述價格分別調高至2.74新元/m3、3.69新元/m3、2.74新元/m3、2.33新元/m3、1.58新元/m3和3.80新元/m3。最新水價信息可通過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網站查詢。
【電價】2019年第二季度,居民和非居民用戶的低壓用電含稅價格為每千瓦小時0.2439新元。
【天然氣】2018年第二季度,家庭用戶天然氣含稅價格為0.2012新元/kWh。最新電價和天然氣價格可通過新加坡電力公司網站查詢。

2.勞動力供求及工薪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底新加坡本地勞動力較上年增加0.51%,年末勞動力總數達367.56萬人。截至2018年整體失業率2.1%,公民失業率為2.9%。2018年本地居民月工資中位數(含公積金)4437新元。人力部指出新加坡到2026年前,勞動力將會萎縮1.7%,並且在之後的10年內繼續萎縮2.5%。
根據新加坡《勞動法》,新加坡無最低工資標準,工資由公司和員工協商,或公司和代表員工的工會協商。新加坡勞動力市場極為靈活,企業不必負擔更多成本,不會出現業務中斷的風險。新加坡的勞動法立場中立,只對雇員規定較少的福利,法定年假較少,且無國家最低工資或遣散費的要求。此外,新加坡沒有廣泛的工會聯盟,勞動關係普遍溫和,極少發生罷工行動。儘管對移民的限制將使企業在引入高技術或低技術工人時增加成本,但總體而言,新加坡開放的勞動力市場為投資者帶來的風險非常小。
3.外籍勞務需求
受國內勞動力供應不足及結構性供求失衡影響,新加坡對外籍勞務需求很大,外勞是新加坡的主要就業力量之一,占新加坡勞動力的近四成。根據新加坡人力部數據,截至2018年末,在新外勞總數13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萬人,其中持就業准證(EP)的18.58萬人,持S准證(SP)的19.55萬人,持工作準證(WP)的97.26萬人。在WP持有者中,建築工人28.05萬人,女傭25.38萬人。
為推動經濟轉型,新加坡政府近年來推出提高生產力計劃,推動生產力導向型經濟重組,收緊外勞政策,包括繼續減少外勞配額、提高外勞稅;新啟用專業人士僱傭框架;提高SP、EP准證申請門檻。
新加坡是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第三大市場,近年來中新勞務合作總體發展良好,互利共贏成效顯著。據商務部統計,2018年中國企業向新加坡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24萬人,年末在新加坡中國勞務人員15萬人。
4.土地及房屋價格
新加坡土地及房屋價格因地段和類型而異,組屋價格可可查詢新加坡建屋局網站,工業廠房和工業用地價格新加坡裕廊工業管理局網站。

5.建材成本
2019年4月,新加坡散裝水泥每噸81.3新元,16-32mm高強度鋼筋每噸752新元,預拌混凝土每立方米93.4新元(等級為40)(均為送貨上門價)。
6.交通成本
在新加坡購買汽車必須有擁車證,擁車證的價格通過公開投標的方式確定,每月投標兩次。2019年5月第二次投標成交價格如下:1600cc及以下排量的中小型汽車組27000新元,1600cc以上大型及豪華車組42564新元,貨車和巴士組27400新元,摩托車組3202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