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顯龍(左)接受新加坡媒體聯合訪問。(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新加坡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第四代領導團隊接下來必須繼續推廣華文華語,維持新加坡的雙語優勢和競爭力。
李顯龍在過去20年一直非常努力的推動華文傳統和華語。他在交接前接受華文媒體訪問時表示,第四代領導團隊也必須繼續推動華語,維持雙語優勢和競爭力。
「目前一些部長在這方面已做得不少,但接下來必須做更多。」
李顯龍即將交棒給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他在接受當地媒體聯合訪問時,作出上述表示。
他指出,教育部長陳振聲、衛生部長王乙康、交通部長徐芳達等都是華文背景出身。
「我看他們會用他們自己的方法去推動它,包括交流,包括在座談會發言,包括跟媒體接受訪問。我看他們已經做得不少了,可能他們必須做得更多,讓大家知道他們沒有忘記這一點。」
李顯龍以自己舉例說,他雖然是華校出身,但還是得靠多讀、多用和努力準備,包括看報紙或者看8頻道、《8視界》來維持華文水平,希望大家都有這個精神。
「語言是這樣的,如果你不用它,就會慢慢流失了」。
李顯龍:用華語和孫女溝通
他分享,自己也是完全用華語和孫女溝通,夫人何晶則會用英語,希望他們長大後能掌控雙語。
談到新加坡人對自己的母語和文化是否越來越無感,李顯龍認為,新加坡還是可以維持華文華語的掌控能力和在社會的地位。
他指出,新加坡學府還是積極推廣雙文化和雙語課程,且報讀的學生沒有減少,一些還增加了;宗鄉會館組織的許多民間活動,也都得到很好的反應。
「此外,不少來自中港台的新移民在新加坡組織家庭時,也以母語交流,因此他們孩子的華文水平比較沒有問題;新加坡一些的年輕父母也了解到母語的重要性,主動以母語和孩子溝通,因此我認為,還是有希望,我們不應該太悲觀。」
此外,李顯龍談到,卸任之後希望會有多一些時間陪伴孫女,也期待使用技能創前程津貼去上課,學習人工智慧和攝影。
他說,卸任後,希望能多一點時間帶著幾個孫女出去走走。
「她們的很樂意跟我們在一起。我們也很樂意照顧幾個孫女,看她們成長長大。」
他也感慨,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也應該經歷過這個成長的過程。
「可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可能是淡忘了,或者以前當時年紀還太年輕,還不成熟,沒注意到這一切。現在有第二個機會去學習孩子成長的過程。」
此外,他希望,卸任後能運用技能創前程的津貼,報讀攝影或人工智慧的課程。
他也希望能有機會多讀一點書,包括台灣知名作家齊邦媛在90多歲時寫的《巨流河》。
「我下載了,還沒有機會讀。」
他表示,從政之前還有機會讀書,吸收知識,從政期間就應用這些知識,但繼續吸收新學問的機會就沒那麼多了,知識庫可能慢慢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