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則裁員消息,讓大部分關注新加坡經濟環境的人都頓生寒意。
總部在東南亞,業務一路逐漸拓展到整個東南亞,並且在北美也有發展的Grab,宣布將瘋狂裁員至少1000人!

Grab曾在幾年前收夠了Uber在東南亞市場的業務,圖源:路透社
事實上,這個消息讓很多人都意料不到,一些Grab員工在聽到風聲或是得到確切消息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難以置信。

不僅是Grab,從去年開始,新加坡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都紛紛爆出了裁員的消息。
包括Meta(臉書母公司)、谷歌、推特等大型跨國網際網路企業,都陸續開始了裁員。
新加坡的網際網路行業,似乎正在經歷一場寒冬?

圖源:KrASIA
Grab大裁員後他發文惋惜
這些網際網路企業都在縮編!
說起來,Grab的裁員消息,其實讓不少員工倍感惋惜。
一位自稱是數據、產品分析師,有著4年零9個月的工作經驗的前Grab員工,對於Grab的評價相當高。
在他的視角中,Grab是一家充滿著人性化管理的公司,同事和善工作不捲,「就算幾年不加薪也想繼續幹下去」。

圖源:網友坡坡DA求職中
「工作內容,同事,薪水三者占一項就能苟著,兩項能不動就不動,三項那就是奇蹟。而我第一次體驗到三項全滿(的公司)。」他的語氣中充滿了遺憾和惋惜。
作為整個東南亞最大的網際網路本地生活平台之一,Grab的運營並沒有出現太大問題,CEO發出的公開信里,將裁員歸根於「必須適應我們的運營環境」。
他表示,人工智慧這樣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成本已經上升,直接影響了競爭格局。
看起來,出於運營的考量,Grab打算精簡冗員,並為適應新的商業環境進行戰略重組。

圖源:路透社
畢竟,自Grab上市起,雖然尚未實現盈利,在東南亞以及全球也面臨著許多巨頭的競爭壓力,但Grab在現金流領域一向表現優異。
今年3月,Grab披露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其帳上現金和約當現金一共還有20多億,市場分析,光靠這些就足以支撐公司運營長達好幾年時間!

圖源:Grab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Grab裁員早已落實,並且出現了「全球化」的趨勢。
網傳此次裁員潮中,Grab西雅圖研發中心有80%人員被裁,其北京研發中心也遭遇一定比例的裁員。
不僅如此,最近還有不少東南亞網際網路企業,或者是跨國網際網路企業在新加坡的分部正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裁員......
1)Gojek(GoTo)裁員
2022年11月,Gojek的母公司GoTo宣布將裁員約1300人,占員工總數的 12%。公司給出的理由是需要做出調整,以應對充滿挑戰的全球宏觀經濟形勢。
四個月後,這家印尼科技巨頭表示將再裁600人,以精簡組織結構並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其CEO安德烈·索里斯托還曾在採訪中直言,這段時期「具有挑戰性」,要「創建一個更精簡的組織」。

圖源:Marketing-Interactive
2)Facebook(Meta裁員)
最近,Facebook母公司Meta也啟動了第二輪裁員,全球團隊規模將減少約一萬人。
在新加坡,至少有50名員工受到波及失去工作。

圖源:海峽時報
3)谷歌裁員
今年2月中旬,設在新加坡的谷歌亞太總部傳出要裁退約190名員工的消息。
據多家媒體報道,被裁退員工估計占谷歌在本地員工人數的5.5%至6%左右,他們都來自不同部門,包括銷售、招聘、財務、法律、谷歌雲(Google Cloud)和谷歌支付(Google Pay)。
谷歌這次的裁員相當雷厲風行,當時,有些被裁員工是因為公司帳號被封鎖、無法進入辦公樓後,才發現自己遭裁員了......

圖源:CNA
4)Carousell裁員
曾在2021年以11億美元市值成為獨角獸企業的Carousell,去年12月1日官宣裁員110人,占員工數量的10%左右。

圖源:Carousell
Carousell執行長郭修瑞表示,公司在招聘的投入和其他開支上增加太快,過多的人手也導致決策不明確,之前,企業已通過搬遷辦公室以及領導層減薪來節約成本但杯水車薪,為保長遠發展只能做出裁員的選擇。

圖源:海峽時報
5)亞馬遜裁員
據《海峽時報》報道,亞馬遜今年3月份宣布裁員,主要對象是其雲服務部門(AWS)。
在全球範圍內,涉及被裁的員工數量預計將達到9000人,其中新加坡辦事處的員工也未能倖免,但尚不清楚新加坡有多少員工已被裁。

圖源:Amazon Singapore
另據彭博社報道,一位被裁的新加坡員工透露接到消息後,辦公室里的氣氛十分沉重,有人還有人在辦公桌前哭泣。
這名員工接著表示:「我們都對這個消息感到震驚,因為我們以為(裁員行動)現在應該結束了,畢竟自首席執行員宣布以來已經過去了五個星期。我們也沒有預料到AWS會受到影響,因為它是亞馬遜的搖錢樹......」

圖源:路透社
也不知道,明年的景況會不會更好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