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聖約翰島的這些「身份」,你絕對不知道

2021年10月23日   •   4788次閱讀

我國南部的聖約翰島(St John's Island)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暫時遠離本島的藍天綠地。它其實有著豐厚歷史,在新加坡建國發展史上扮演特殊角色。聽前島民對著遺留建築和殘垣斷瓦憶當年,無數歷史畫面隨即躍至眼前。下一次登島時,肯定會對這片土地有更深層的情感和想法。

有此一說,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前途經聖約翰島時,以同行傳教士的名字為這座島嶼取了「洋名」。聖約翰島也有一個馬來名「Sakijang Bendera」,是「赤鹿和旗子」的意思。中文名「棋樟山」相信是翻譯自「Sakijang」。

聖約翰島面積約40公頃,每天有數趟渡船從濱海南碼頭出發,20至30分鐘可抵達目的地,來回船票約15元。

隔離檢疫站

1819年開埠初期聖約翰島作為外島的訊號站。1874年東印度公司在島上設立檢疫站。載著外僑(也稱「新客」)的輪船停泊在新加坡岸外,一發現有帶疫者,所有乘客就轉到島上檢疫站,在消毒區熏硫黃和淋灑消毒藥水。後來改為坐最低等艙的人一律須到島上接受檢查和消毒。

當時傳染病肆虐,有霍亂、瘟疫、天花、肺癆、黑死病和麻疹等。檢疫站里有醫院、藥房、太平間、實驗室和疫苗冷凍設備,附近的拉扎魯斯島(Lazarus Island)則設有墳地。1930年代聖約翰島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隔離中心之一,可容納6000多人。

老一輩下南洋時不少曾在棋樟山待過,回憶起來都是不堪回首(一段時期男女必須裸體接受檢查)。當時的衛生條件不足,缺乏水源和食物,好些人還來不及踏上新加坡本島就離世了。

1970年代航空業興起,乘船入境者大減,使用超過100年的檢疫站於1976年功成身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助理教授Hamzah Muzaini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島上很早就成為隔離中心,因此基礎建設相當完善,有供應自來水的大型儲水塔、房子和柏油路等。

Hamzah Muzaini助理教授說,島上早期基礎建設相當完善,有供應自來水的大型儲水塔。

政治犯拘留中心

1948年英殖民地政府將聖約翰島規劃為政治犯和私會黨分子拘留中心。林清祥、蒂凡那、兀哈爾和方水雙等人,於1953至1959年間遭英國人拘留,李光耀當時是他們的代表律師,曾到島上探望四人。蒂凡那後來成為新加坡第三任總統。

島上還可見殖民地時代留下的燈柱。

從前的幾個囚室,現在成了涼亭。前島民Abdul Rahim Abdul Wajis(64歲)說,四面牆已拆除,只有四根柱子和屋頂是原裝的。他還記得政治犯不是一直關在囚室,圍籬內可走動的戶外範圍相當大,風景怡人。當時他和其他小朋友有時會走進拘留中心,不會對政治犯感到恐懼。

從前拘留政治犯的囚室,現在是只有一片屋頂和四根柱子的涼亭。

鴉片醫治所

二戰結束前新加坡有超過1萬6000名抽吸鴉片者。1955年英殖民地政府在島上設立「鴉片醫治所」,專注於戒菸和改造,並讓菸民學習新技能如木工、編藤和裁縫,為他們重新融入社會做準備。1973年同個地點易名為戒毒中心,1975年關閉,部分建築目前仍保留。

Abdul Rahim所站的位置,正是從前「鴉片醫治所」的門口。

一名曾在那裡待過的鴉片煙客早年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與其他抽鴉片者共40人擠在一個營房。最初他感到苦不堪言,後來體力和精神逐漸恢復,開始幹些活和從事戶外勞作。

抽鴉片者在聖約翰島的「鴉片醫治所」戒菸和改造,並學習一技之長。(檔案照)

Rahim的老家在碼頭附近,他回憶道:「有時菸民會出來和島民一起踢足球。每天早上和下午,他們會輪流出來,把食物殘渣拿到另一處丟掉,有時會經過我家門前。我們已經很習慣看到移民和嗜毒者,並不會感到害怕。」

難民收容所

1970年代中期聖約翰島曾用作安置越南難民,他們在轉移到正式收留國之前暫住在島上。到了1980至1990年代難民人數過多,政府在三巴旺另避臨時難民營。

1998年政府宣布在島上設立非法移民拘留中心,因為當時所逮捕的逾期逗留者和非法入境者增加,本島監獄無法容納。渡輪碼頭附近的舊足球場隨即圍籬,還建了廁所。然而,據前島民說後來並沒有使用,現在仍可見到用綠色鐵絲網圍起來的建築。

消閒和海洋研究中心

1975年起聖約翰島成為國人玩樂的度假天堂,也是學生假期活動營地。過去數十年政府曾有意將它與附近島嶼一併發展成水鄉樂園,甚至廣邀投資者提呈計劃書,但之後都沒有下文。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於2017年從聖淘沙發展局接管聖約翰島,提升島上度假村後開放給公眾租用,疫情期間暫時關閉。

此外,2002年在島上設立聖約翰島國立海洋研究中心,2003年農糧局設立海水養殖中心。另一個擁有紅樹林、珊瑚和海草等豐富生態的棋樟灣,原本準備於今年初開放給公眾,也因疫情暫緩。

前島民回憶滿滿

1970年代島民陸續搬到本島,剩下的多是在島上為政府打工的島民。2017年最後四個島民也依依不捨離開。

在島上出世的Muhamad Akim Giman(70歲)是在1974年搬離。他的房子已拆除,他帶著記者參觀另一間類似的房子,並分享道:「以前英軍蓋的房子多是廚房和廁所分開的。而且是高腳的,下面可以通風。英軍對我們很友善,沒有階級之分,像個快樂的大家庭。」

作為島的兒子,游泳仿佛是天性。即使海浪很大,他和朋友們也會直接跳到水裡,還經常在附近的紅樹林捉魚和螃蟹當晚餐。

Rahim也是在1970年代末搬離,但父親是島上的電工,所以他經常回去,有時幫忙換燈泡,有時到海邊幫忙維修船隻。他還記得島上有幾家華人住戶,其中一家最大的雜貨店,由住在本島的華人經營,老闆每天乘船到島上做生意,下午就回到本島。

這個在碼頭附近已廢棄的建築曾是島上最大的雜貨店,由華人經營。

曾住在附近拉扎魯斯島的Mohamed Fawzi(50歲)分享了一件趣事。聖約翰島雖然綠地處處,島民試了許多方式都養不起牛羊,雞鴨倒還可以。宗教活動需要羊只時,得到其他島嶼買。

聖約翰島英文小學是島上唯一的學校,1976年關閉。退休教師杜授榮2015年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她於1962至1963年間在該所學校任教。當時島上住著400多人,有個阿婆常會提著兩籃菜和乾糧到教師住所兜售。居民很善良和熱情,會把新鮮捕捉到的漁獲送給他們。

聖約翰島前島民Muhamad Akim Giman(中)和Abdul Rahim(右),以及曾住在附近拉扎魯斯島的Mohamed Fawzi,經常回到小島緬懷寧靜悠閒的時光。

文/編導:陳愛薇

攝影/攝像:鄺啟聰

剪輯:塗汶聲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4788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