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署釋出最新年度審計報告,點名新加坡數個存在疏漏的政府機構。(Flickr)
作者 李國豪
審計署每年都會釋出審計報告,為各公共機構「抓漏」。
在周三(20日)發布的2021/2022財年的審計報告中,又是哪些政府機構被審計署點名存在疏漏?
財政部
審計署發現,由於政府數據系統未及時更新,財政部在2020年及2021年發放三輪水電費回扣時,有86萬4500元的回扣發給了不符合條件的家庭。
根據規定,居住在政府組屋的屋主或住戶中,至少有一人須是新加坡公民才可獲得水電費回扣。
不過,在財政部三輪水電費回扣的發放中,卻有多達3166戶條件不符的家庭獲得水電費回扣。
其中,3143戶家庭的屋主或住戶已逝世,另外23戶家庭則是屋主或住戶並非新加坡公民。
財政部審計報告相關發現時指出,該部將探討追回相關誤發的水電費回扣。

審計局發現,財政部在過去發放的三輪水電費回扣中,有超過86萬元誤發給了3166戶條件不符的家庭。(聯合早報)
精深技能發展局
精深局的疏漏主要為兩大部分。
其一,截至今年4月,精深局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被拖欠了多達4300萬元的技能發展稅(Skills Development Levy)。
審計報告指出,精深局並未對可能拖欠巨額技能發展稅的僱主展開審計,且執法行動遲緩,而相關稅款被拖欠得越久,收回的可能性就越低。
其二,精深局在管理津貼補助方面存在疏漏,估計導致當局多支付422萬元。
審計署發現,精深局在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發出的19.3億元的津貼中,有約422萬元屬於多付款項(overpayment)。
其中,精深局在查核過程中存有疏漏,導致總額259萬元的津貼發給了不符資格的1342名個人以及282家公司。
另外,還有792名僱主不實多報雇員薪水,造成當局多付了約39萬元的補助金,而精深局在過程中,並未要求僱主提供薪水單等相關證明文件。
精深局強調,他們將對不實上報薪資的僱主採取行動,並調查補助機制是否存在舞弊或濫用的情況,同時也將加強相關措施,確保津貼發放的穩定性及一致性。

精深局在發放津貼部分存在疏漏,導致政府多付了422萬元。(聯合早報)
通訊及新聞部
公共部門可通過一項全政府機制,向39家事先經政府篩選的業者採購創意服務。
不過審計署發現,截至去年12月的3億2274萬元合約總值中,有38%(1億2406元)的合約由同一家公司囊獲,其次的公司僅獲得7%(2290萬元)的合約,第三位則只有6%(2004萬元)。
審計報告指出,通訊及新聞部作為公共機構創意領域的領導部門,並沒有確保合約較平均地分配給不同公司。
審計署表示,確保生意機會分散對於鼓勵業者積極競標項目是重要的。如此一來,公共機構才可繼續享有具競爭力的價格。
但據本地媒體報道,通訊及新聞部強調,他們並未發現任何違規行為。財政部經諮詢後也認為,若某家公司服務好、價格合理,把較多合約頒給相關公司並非不好的結果。
無論如何,通訊及新聞部表示該部門將探討如何調整競標架構,讓更多相關公司能參與競標。
人力部、保健局、土管局
冠病疫情暴發後的首15個月,負責抗疫工作的人力部、保健促進局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共耗資15億1000萬元提供檢測服務、餐食和住宿。
審計署指出,上述三個機構在採購和合約管理方面普遍設有相應的流程和管控機制,但仍有部分有待改進之處。
例如,有886名拭子檢測人員在合約終止後,仍獲保健促進局發放薪水,這導致政府多付160萬元。
審計署也發現,在一些案例中,保健促進局直到3至15個月後才採取追討行動,時間上的延誤加大了無法追回多付款項的風險。

保健促進局存有疏漏,導致部分拭子檢測人員在合約結束後仍繼續拿到工錢。圖非當事人。(聯合早報)
保健促進局回應指出,總數160萬元的多付款項中,有88萬元已全部追回,24萬元正以分期付款償還,另外還有48萬元尚未追回。
人力部則被發現有53筆總數7278萬元的支出款項缺乏足夠的查核。
其中,一些例子是同一位保安人員在同一時段被調派到兩個不同的地點執勤,其他情況還包括同一名保安人員的名字在同一執勤時段重複出現。
土地管理局則被指在設置隔離場所時,有六張總值1億4719萬元的合約存在疏漏。
審計署說,土管局在這六張合約中並未充分評估承包商競標價格的合理性。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屬下兩個社會服務中心被指存在管理漏洞,其工作人員並未按規定發放現金與超市購物券。
審計報告指出,閉路電視畫面顯示,兩個社會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並未按標準作業流程,到現場見證保險箱的開關,也沒有現場核對準備發放的現金與超市購物券,卻在記錄簿上簽名。
審計署表示,如果缺乏上述必要檢查,當局可能無法及時發現金或超市購物券丟失。
此外,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用於管理社區關懷計劃(ComCare)的全國統一檔案管理系統社會服務網(Social Service Net,簡稱SSNet),也因未及時刪除不必要的帳戶及其訪問權限,而可能導致援助金額被更改等未經授權的問題。
據政府規定,所有公共機構在授權期最後一天須禁用相關帳戶,同時在接下來五個工作日內,必須刪除這些帳戶,並取消相關人士的訪問權限。
不過,審計署卻發現,截至2021年9月30日,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被抽查的627個帳戶中,有六成(376個)是屬於到期卻未刪除的帳戶。
針對上述兩大疏漏,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表示他們將加強工作人員的相關訓練,並確保刪除不必要的帳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