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如殼牌(Shell)、美國美光( Micron)和默克(Merck)均選擇新加坡作為戰略製造樞紐。新加坡現在是全球第四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全球十大頂尖藥品中,四種藥品生產於新加坡,新加坡還是全球第五大精鍊油生產國。我們的生態體系包含了頂尖的工程、採購以及兼具工程設施和眾多建築專家的建築公司,研究機構能在此直接與企業合作,開發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前沿解決方案。
先進位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約占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20%。在全球製造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加坡憑藉其獨特的產業園區模式,在半導體、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精密工程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圖源:雅虎
新加坡先進位造業的發展現狀
新加坡是一個以金融業聞名的城市國家,但它的製造業也不容小覷。根據2021年彭博創新指數,新加坡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韓國,在製造能力方面,新加坡更是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愛爾蘭和韓國,這說明新加坡在全球製造業中擁有強大的實力和競爭力。
新加坡的製造業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是新加坡經濟的重要支柱,在製造業中,電子信息業、生物醫藥業、石油化工業和精密工程業是四大主要領域,各有其特色和優勢。

圖源:雅虎
電子信息業是新加坡最大的製造業子領域,僱傭了超過7萬名員工,占製造業GDP的39%。新加坡生產了全球70%的半導體引線焊接機,占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的20%,新加坡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IC設計到製造和封測,都有國際知名的企業參與,如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和美光等。
生物醫藥業是新加坡最具吸引力的製造業領域之一,也是新加坡製造業的增長引擎。新加坡生產了全球十大最賺錢的藥物中的四種,還占據了全球30%的助聽器市場,新加坡彙集了全球頂尖的生物製藥企業,如葛蘭素史克、默克、輝瑞、諾華、羅氏製藥、賽諾菲艾伯維、安進等,他們都將新加坡作為其在亞洲的製造中心。
石油化工業是新加坡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出口商品之一。新加坡是全球第五大精鍊油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船舶燃料供應港,新加坡擁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儲存和交易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乙烯生產基地之一,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企業包括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道達爾、巴斯夫等國際巨頭。

圖源:雅虎
精密工程業是新加坡的另一個重要的製造業領域,主要涉及航空、汽車、機械、醫療器械等行業。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航空維修、改裝和運營(MRO)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商用飛機租賃中心之一,新加坡的精密工程企業包括勞斯萊斯、漢莎航空、通用電氣、博世等知名品牌。
新加坡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模式
新加坡的製造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與其獨特的產業園區模式密不可分。新加坡的產業園區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產學研一體化的高效平台,為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動力。

圖源:雅虎
新加坡的產業園區規劃始於1970年代,當時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和技術,建立了一批技術密集型的工業園區,如裕廊工業園、裕廊科技園等。到了1980年代,新加坡政府為了適應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優化了產業園區的布局和功能,建立了一些專業化的園區,如裕廊島石油化工園、裕廊島生物醫藥園等。到了1990年代,新加坡政府為了應對全球科技革命的挑戰,更加重視產業園區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建立了一些高新技術的科技園區,如啟奧生物醫藥園、維壹科技城等。
新加坡的產業園區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先規劃,後運營。新加坡政府在建設產業園區之前,會根據全球產業經濟形勢和自身國情,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和規劃,明確各個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目標客戶,然後根據不同的需求,劃分出不同的產業區域,提供不同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這樣可以實現土地使用的集約化和高效化,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重複。
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新加坡政府在產業園區的開發過程中,採用了一級政府統一規劃,專業化分工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模式。新加坡政府用法律制度來安排土地的開發利用,由市區重建局負責科技園區總體規劃,由裕廊集團統一控制全國工業用地和各類園區的供給,專門負責園區的開發建設,招商引資工作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統一負責,它在全球多個城市設有海外辦事處。這種集中管理和分工明確的方式,可以避免發生招商引資惡性競爭的現象,使得園區的開發和利用更具效率。同時,新加坡政府也尊重市場的作用,通過提供稅收優惠、資金支持、人才培養。

圖源:雅虎
注重產學研一體化,打造全鏈條產業孵化。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產業園區的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通過建立產學研的緊密聯繫,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新加坡的產業園區多數靠近知名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等,為企業和科研人員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新加坡政府還在產業園區內設立了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局,負責對園區內的產業項目進行認證、資金資助、園區資源協調等工作,幫助企業順利落地。新加坡的產業園區也注重培養和吸引全球的頂尖人才,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多元的文化氛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工程師、管理者等專業人士,為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新加坡先進位造業的發展啟示
新加坡的製造業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與其獨特的產業園區模式有著密切的關係。新加坡的產業園區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富有啟示的典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效、適應性強且穩定的製造業體系的可能性。新加坡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打造一個先進的製造業體系,我們需要:

圖源:雅虎
有長遠且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視野和戰略思維,對全球產業經濟形勢有清晰的判斷和把握,以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規劃和設計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同時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優化和調整,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和需求。
有政府和市場的良好協調和配合,政府要發揮其規劃、引導、支持和監管的作用,市場要發揮其配置資源、激發創新、促進競爭的作用,兩者要相互補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推動產業的發展。
有產學研的緊密合作和交流,產業要與學術界和科研界保持密切的聯繫,共同探索和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共享和轉化科技成果和專利,共同培養和吸引優秀的人才,共同打造一個全鏈條的產業孵化平台,實現產業的創新和升級。
在未來,製造業的發展將更加依賴於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這些創新技術有望從根本上顛覆現有的生產方式、深度重塑當前的行業格局,推動製造業實現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孕育著全新的發展機遇。
對於任何尋求在全球製造業競技場上取得優勢的國家或地區,新加坡的獨特園區發展模式無疑提供了一個富有啟示的典範。然而,單純的模仿並不足以帶來成功,而是需要與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國情相結合,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去發現和塑造屬於自己的,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發展模式和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