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醫發家致富成一方富甲 中國富商本地找人違法代購洋房被罰4.5萬元

詹國團被判罰款4萬5000元。(圖:搜狐網)
年少時候靠當「游醫」發家致富成一方富甲,59歲中國富商詹國團本地找人違法代購三棟總值600多萬元的洋房,打算拆除房屋後改建公寓出售而觸犯住宅地產法令,本月18日被法庭判處4萬5000元的罰款。
除了牴觸三項住宅地產法令的罪名外,他也因為在被控後棄保潛逃七年而牴觸一項刑事訴訟法令的罪名,指他在2022年12月16日無故缺席庭訊。據了解,他當年被控後獲得法庭批准出國去印尼,但他過後去卻擅自返回中國,法庭過後在2022年發出通緝令,他今年3月份返回新加坡時被捕後被加控牴觸刑事訴訟法令的罪名。
控方以其中一項牴觸住宅地產法令的罪狀提控他,他本月16日認罪,法官兩天後判刑。
計劃購買七棟私宅改建公寓 打算獲利5000萬元
被告來自中國,也是本地的永久居民,他在本地註冊了兩家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法庭文件顯示,還有兩人涉及本案,其中一個是57歲的新加坡籍男子Tan Hui Meng,他是被告的業務夥伴,另一個是被告公司的一個職員的妻子Guan Aimei。
被告的商業計劃是在我國購買有地房產,拆除房屋後改建公寓出售,主要策劃和執行者是 Tan Hui Meng,後者深得被告的信任。
由於有了一些成功的業務,2007年間當被告身在外國時,Tan Hui Meng計劃用被告的錢購買東海岸一帶的七棟洋房,將之拆除重新發展成小公寓出售,預計可從中獲利至少5000萬元,而Tan Hui Meng的算盤是他可從整個計劃中分紅至少20%的收益。
不過,由於被告不是本地公民,不可購買有地住宅,Tan Hui Meng決定後就指示和協助不會英語的Guan Aimei買下一間洋房,自己隨後也買進另一間,過後又註冊了一家公司以公司名義買下第三間洋房,當時的房價介於155萬元到240萬元之間,總值600多萬元的購屋款項用的都是被告的錢。
在Tan Hui Meng的協調和操作下,三間洋房的受益人都是被告,買房的資金也都由被告支付。
業務夥伴私吞約285萬元賣房收入
被告得知Tan Hui Meng私下購買有地住宅後,指示他把三間屋子分別「轉售」給他的兒子和侄兒,在完成交易後,該償還給當局的款項,被告全都付清了。 其中一筆是210萬元、一筆是230萬元,最後是 Tan Hui Meng 名下的有地住宅,他以「賣家」的身份將名下的房產賣給被告的兒子,收到一筆285萬的款項,但他開支票把錢還給被告時,支票卻跳票無法兌現,過後揭發他把錢拿去應付自己的個人開銷,之後也沒作出任何償還。
Tan Hui Meng因為本案面對八項控狀,包括三項牴觸住宅房地產法令、兩項牴觸宣誓與聲明法令,以及各一項觸犯地契法令、房屋發展法令和偽造證據的罪名。
他否認所有指控,案經審訊後,他早前已被判罪成及被判入獄兩年三個月又三周,以及罰款3000元。至於另一個涉案的Guan Aimei則被判罰款5000元。
被告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游醫鼻祖
綜合中國的媒體報道,被告詹國團原來是在中國引起不小爭議的「莆田系」醫幫代表人物,被當地人稱為「幫主」。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封面新聞》報道,「莆田系」醫幫分「詹、陳、黃、林」四姓,有媒體冠以「四大家族」,來形容這四姓在莆田系醫幫中的地位。
詹國團自己曾口述發跡歷史,透露自己在莆田的一個村莊出生,1979年年僅15歲時就跟隨長輩陳德良跑江湖賣藝,賣跌打損傷膏藥,靠在電線桿上貼廣告治性病起家,之後逐漸累積資本。
陳德良1997年隱退後,跟著他的詹國團、鄰居陳金秀、林志忠,以及徒孫黃德峰,成為「莆田系」醫幫的四大家族,據悉掌控中國八成的民營醫療份額。而詹氏家族勢力排名第一位。中國國內幾乎所有「瑪麗醫院」「瑪利亞婦產醫院」,都被詹氏家族掌控。
不過,詹國團也因此備受爭議,他據說最後在1999年避走海外,但在2003年返回中國開辦新安國際醫院,再次走進眾人的視野中, 而他遊走外國的幾年間也在印度尼西亞、寮國和泰國經營鋼鐵生意,加上他在中國持有上百家公司的股份,據報他的年收入高達至少700萬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