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周,作為品格和公民教育(CCE)教學大綱的一部分, 新加坡學校教授的「有關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的內容,家長擔心學生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不夠中立,缺乏對該地區歷史的深入理解。

圖源:臉書
有位家長表述:戰爭的概念對他來說第一次變得真實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他還是一名小五學生,了解到伊拉克戰爭入侵了石油資源豐富的較小國家科威特, 我對細節很模糊,但我記得當時的班主任把帶輪子的電視拿來給我們看有關戰爭的事情。
那天晚些時候,父親帶我去了阿姨家的小超市去儲備口糧,我的感想是,世界另一端發生的事情可能會影響我在新加坡。多年後,當我成為父母時,我認為我的老師向我們講述戰爭是勇敢的。
11歲被告知這些事還太小嗎? 會不會嚇到小孩子? 如果家長覺得學校越界了怎麼辦?
教育部長陳振聲回應了這些擔憂,強調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情感智慧、多元文化共融、信息驗證能力以及欣賞不同觀點的能力,並且課程內容將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定製,並為教師提供更多支持。
01 社交媒體時代的批判性思維
不可否認,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思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學校也負有至關重要的責任:在社交媒體時代傳授批判性思維技能。

圖源:雅虎
2023年5月,新澤西州成為美國第一個要求學生學習媒體素養技能的州,大學預科各級別的學生將學習信息如何在網際網路上產生和傳播、事實與觀點之間的差異以及在線創建和共享信息的道德規範。
更廣泛地說,學生需要培養教育者所說的「全球能力」,他們必須對各種觀點持開放態度,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並願意為更大的利益做出貢獻。
當今互聯世界的時代精神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全球視野,確保有關世界問題的教育不僅僅是選修課,而且是他們學習經歷的基石。
在探討複雜問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每個故事都有多個方面。傳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依賴於非此即彼的思維,它源於我們早期習得的將角色分類為「好」或「壞」的能力,然而,批判性思維讓我們不要過於簡單地將持不同觀點的人視為「壞人」。
當我們考慮生成人工智慧和當今新聞傳播的絕對速度時,像新澤西州這樣的學校教學成為中流砥柱的一部分就變得更加緊迫和必要。
02 社交媒體壓力
與孩子和社交圈中的朋友交談時,家長對有爭議的話題有一種明顯的憂慮感。 一位朋友 14 歲的女兒說,她最近為一個有關青少年社交媒體壓力的項目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她的一些同學表示,他們覺得有必要以某種方式發布問題,因為擔心被取消。
在一篇題為「我不必發表我的憤怒」的專欄文章中, 美國記者伊莉莎白·斯皮爾斯(Elizabeth Spiers)也觀察到,她的 X 時間線上的人們(包括她自己)是如何被迫在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問題上表明立場的。 「
她警告說:反動的社交媒體帖子並不能告訴你一個人真正的想法或知道什麼,只會貶低言論並阻礙進步。」
滿足採取立場的需要,就像我們寫一篇簡單的利弊文章一樣,使我們無法認識到,在當今喧鬧和喧鬧的世界中,保持沉默和專注有其價值和地位。 它讓重要且必要的聲音超越噪音。

圖源:新華網
新加坡學校在教授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的課程時,不僅需要傳達信息,還需要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對話。 對單一行動採取立場很容易,但在一個問題上倉促採取同樣的立場是危險的,尤其是在一個充滿曲折複雜性的問題上,而應該花時間深入討論,目標柱隨著新的學習、見解和觀點而變化是完全健康和正常的。
在一個反應往往先於反思的時代,教育學生如何思考是教育的首要任務,這不僅是一種教育責任,也是一種為人父母的緊迫感,它為未來奠定了基石,讓智慧而非衝動推動我們前進。
在當今多元化和互聯的世界中,國際事務教育對於新加坡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這樣的教育,新加坡學生將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發展成為有責任感的全球公民,並為構建一個更和平、更理解的世界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