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公布了第三次全國氣候變化研究結果,警告稱如果不採取減排措施,新加坡將面臨嚴重的氣候變化影響。根據這一最新研究,到本世紀末,新加坡的氣溫可能升高多達5攝氏度,一年內有可能有351天的每日最高氣溫超過35攝氏度。此外,氣候變化還將帶來更多潮濕和乾燥的極端天氣,以及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加速。

(圖:來源自網絡)
根據研究結果,新加坡的年均氣溫預計將上升0.6至5攝氏度,相較於過去40年每10年升高0.24攝氏度的速度,高碳排放情況下,到本世紀末,氣溫升高的速度將提高到每10年0.55攝氏度。
氣象部門指出,這將導致極端高溫天氣成為新常態。在過去的40年里,新加坡平均每年有21.4天的每日最高氣溫超過35攝氏度,但到了本世紀末,最佳情況下,每年平均將有41天最高氣溫達到35攝氏度或以上,最壞情況下,可能高溫天數達到驚人的351天,幾乎全年都將酷熱難耐。夜晚的溫度也將升高,預計將超過26.3攝氏度。
此外,新加坡將經歷更多極端的降雨模式,包括乾旱和暴雨。在西南季風旱季期間,降雨量可能低於歷史低位,而東北季風雨季期間,降雨量偶爾可能高於歷史高位。

(圖:來源自網絡)
研究還發現,新加坡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將高於之前的預測,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達到1.15米,甚至在2150年時升高2米,這將增加沿海低洼地區的淹水風險。
新加坡政府表示,這一研究結果突顯了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雖然新加坡已承諾最遲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但單一國家的努力難以扭轉氣候變化的趨勢。政府呼籲國際社會採取集體行動,共同減少碳排放,以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新加坡氣象署將與東協成員國分享這一研究結果,並積極與國際組織和科學界合作,以進一步深入研究氣候變化的影響,並探討應對策略。政府也承諾繼續加強國內的氣候行動,以減少碳排放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該研究採用了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考慮了人口、經濟增長、教育、城市化程度和科技發展速度等多個因素,以提高氣候預測的準確性。研究將不同碳排放情況分為低、中等和高三種情景,以更全面地了解氣候變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