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航空航天業的一條新聞在各大平台刷屏了。
天宮號空間站的核心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中國永久性空間站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1994年,國際空間站拒絕中國加入;18年後,中國也將一步步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隨著「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航空航天再一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航空航天好像都是中美這樣大國的專利。新加坡這樣的小國,跟宇航業有關係嗎?
其實在新加坡,也有一批心懷航天夢的創業者,比如Simon Gwozdz。
Simon Gwozdz是新加坡赤道太空系統公司(Equatorial Space Systems,簡稱ESS)的CEO。去年12月,他的公司發射了新加坡首隻低空火箭,收到了李顯龍總理的祝賀。
「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後,他接受了《新加坡眼》的採訪,並給出了自己的點評。

「中國從零開始發展航天,這非常了不起,也真的很聰明。」
"從長期來看,宇航大國之間的競爭對我們都有利。真正的創新來自競爭,更多的競爭就意味著更多的創新。」
當航空航天業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領域,無論是商業運用還是探索太空,無論大國小國,在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道路上,都不應該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