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發出利用廢料和細菌脲酶生產生物水泥的方法,不但可節省成本和能源消耗,也更環保。
生物水泥是一種可再生水泥,通常是利用細菌等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硬化反應,粘結成固體塊。這種建築材料既堅固,又可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南大科研人員利用兩種常見廢料——工業碳化物污泥和哺乳動物尿液中的尿素,來生產生物水泥。南大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楚劍教授說,跟普通水泥比較,生物水泥有兩大優勢。
「第一個就是它沒有黏實性,它可以像水一樣流動。水泥漿就很大黏實性,流動性比較差,因此用水泥漿就需要很高的壓力打到地底下,生物水泥就不需要很高的壓力來應用。第二就是生物水泥的顆粒非常小,它可以很容易打到土裡或很細的岩石縫隙里,也就是說它可以用在水泥漿不能用到的地方。」
楚教授也指出,這種可持續生物水泥用途很廣,可用在加固地底建築、控制海灘侵蝕、減少沙漠粉塵或風蝕。它還可作為生物灌漿,用來封堵岩石裂縫,甚至修補石雕和雕像等遺蹟。
研究團隊目前也在研究使用大豆或豆殼來產生脲酶,以取代細菌,進一步減少生物水泥的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