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好中文?說不好中文?那麼讓你唱一首中文歌,用音樂呢?那麼讓你表演一個節目,用演繹呢?或是讓你笑出聲,讓你畫出來,中文還會那麼難嗎?
老師會陪著你,一直到你有信心學好中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文的溫度。
這是一位來自新加坡小學的老師,她獨特的教授中文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中文學習。老師名叫譚楚勛,來自景山小學,2017年度總統教師獎得主。


你可以放風,但不可以放棄
「你可以放P,但不要放棄。」
就是這個有些俏皮的漢語押韻短語,讓譚楚勛的學生們開心地笑了起來。這樣的文字遊戲,是她將中文教給孩子們的小技巧之一。
此外,每天唱中文歌等創新的教學方式,也讓課堂變的輕鬆。她解釋說:「你必須讓學生與語言建立聯繫。別讓他們覺得無聊,這樣才能讓他們真地學進去。」


「石頭湯」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它被改編成了非常多的版本,小新君就挑其中的一個和大家分享一下。
石頭湯的故事
有三個和尚來到了一個村莊化齋,但是村子的人都躲著他們,於是三個和尚決定煮「石頭湯」,他們找來柴火升起火堆,村民開始感到好奇,想見識一下用石頭怎麼煮湯,於是過來圍觀。
於是其中一個和尚一邊生火一邊小聲的說:「這口鍋太小了,煮不下那麼多石頭。」小姑娘聽到了急忙說:「我們家有!」
支好鍋之後,一個和尚又說:「煮石頭湯最好加入胡椒粉和辣椒,不然口感會差一些。」另一個和尚附和說:「可惜我們沒有帶。」一個秀才立馬說:「我們家有!」

煮到一半的時候,第三個和尚用勺子戳了一些湯喝了一口,在眾人灼灼的目光中,他緩緩地說:「上次我們煮石頭湯的時候,放了一些胡蘿蔔,那味道可真甘甜。」沒等話音落下,一位老嫗立馬說我們家有。
於是,在村民的參與下,石頭湯里逐漸有了胡蘿蔔,辣椒,胡椒粉,青菜,蔥...最終,村民拿來了更多的食物,張燈結彩,擺桌宴席,那天晚上,他們一起快樂地享受了一頓美妙的「石頭湯」宴會。


學習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們參與煮「石頭湯」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煮「石頭湯」的過程,讓孩子們成為煮這鍋湯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才能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譚楚勛的課堂上,孩子們要自己創作劇本,在課堂上用材料製作服裝和道具,並製作一張邀請卡片,邀請校長來觀看錶演。
「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這有助於學生培養對學習中文的熱愛。 Chor Hoon說:「他們不僅學習如何撰寫句子,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也增強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創造力。」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錶演,所以課堂上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表演。」
為了幫助那些在漢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同學,譚楚勛老師也有她的辦法。
比如,她把孩子們集中在一起,將故事中的一個段落拆分為一個一個句子,然後分派給孩子們,並一個一個教授他們,知道他們理解。最後孩子們一起合作,將整個段落完成,在收穫成就感的同時,孩子們更有信心了。


創作教材
譚楚勛老師的下一個計劃是將清代經典「弟子規」改編成短篇小說,她打算將其用於「性格與公民教育」(CCE)課程。對她來說,這是一個結合中國語言教育與道德價值觀的好機會。她打算讓她的學生為這些故事創作插畫。
她說:「我的工作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他們的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

小新君非常喜歡將「煮石頭湯」的意味加到教育當中,而這種思維也正是新加坡教育當下所集中呈現出的優點之一,也不怪近年來選擇低齡留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