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也是許多跨國公司在亞洲的區域總部所在地,然而,近年來,香港面臨了一系列的挑戰,包括政治動盪、國家安全法的實施、新冠疫情的爆發和邊境的封鎖,導致了一些跨國公司從香港搬遷或縮減其業務,轉向其他地區,尤其是新加坡。

圖源:雅虎
香港政府正在努力吸引和留住跨國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發展「總部經濟」、放寬外國專業人士的簽證政策和加強與中國內地的聯繫。但這些措施能否有效地挽留跨國公司的總部呢?
物流業:多中心戰略的興起
物流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該市的優勢所在。香港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機場之一,也是亞洲最大的航空貨運樞紐之一。然而,香港的貨運業務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嚴格的 Covid-19 限制使其邊境關閉了大約三年,遊客匱乏,航空貨運能力暴跌這迫使一些物流巨頭重新考慮其在亞洲的戰略布局,轉向多中心的模式,分散風險和提高效率。

圖源:雅虎
物流巨頭DHL在亞洲的航空網絡包括四個主要樞紐——香港、上海、新加坡和曼谷,但長期以來,香港一直被視為這家物流巨頭的全球三大樞紐之一,與德國萊比錫和美國辛辛那提並列。
根據航空非政府組織國際機場理事會國際世界協會7月發布的數據,儘管與2021年相比,該市處理的航空貨運量下降了16.5%,但該市在2022年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機場,新加坡排名第16位。但香港的大型貨運機場,經常面臨擁堵的挑戰,因此DHL正在分散這種風險
物流巨頭DHL,這家在美國成立的德國跨國公司近兩年在迅速擴大其在新加坡的業務,2022 年與新加坡航空公司簽署了一項為期四年的協議,讓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在亞洲部分地區和北美部分地區的貨運航線上駕駛位於樟宜機場的 DHL 貨機。10 月,根據該合作夥伴關係,它推出了一條額外的航線,從新加坡經日本到美國,同月,其供應鏈部門表示將在東南亞投資3.5億歐元(5.08億新元),包括將其在新加坡的總倉庫面積增加50%以上。
「我們在新加坡的擴張一直在大幅擴張。」DHL快遞新加坡董事總經理Christopher Ong先生告訴《海峽時報》,「在大流行期間,我們深刻意識到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某個地點被關閉,我們就無法完成工作,因此,通過多中心戰略,我們能夠有替代方案。」
DHL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聯邦快遞(FedEx)在5月宣布,將把亞洲總部遷至新加坡,並將員工從香港遷至新加坡,儘管它計劃在香港保留「重要」業務。
香港在航空貨運市場中的地位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唯一的選擇,新加坡等其他地區也提供了競爭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國際流動性和靈活性成為關鍵因素。
消費品行業:國際流動性和效率的考量
消費品行業是另一個受到疫情影響的行業,該行業依賴於消費者的需求和信心,以及供應鏈的穩定性。一些消費品跨國公司也選擇了從香港搬遷或縮減其業務,轉向新加坡等地,以提高其在亞洲的運營效率和國際流動性。

圖源:雅虎
英美菸草集團(BAT)已將其亞洲總部從香港遷至新加坡,雖然這家英國跨國公司沒有廣泛宣傳此舉的消息,但已證實,它已於 2022 年指定新加坡作為其新的區域總部,覆蓋亞太地區、中東和非洲。英美菸草大幅縮減了其大部分亞洲地區業務所在的香港辦事處,並將44名香港員工遷往新加坡,其中包括其區域總監Michael Dijanosic。但該公司表示,它保留了在香港的業務,包括一個國內和全球旅遊零售團隊。
「像任何一家全球性公司一樣,我們不斷評估我們的全球業務。」英美菸草發言人說,「作為正在進行的審查的一部分,鑒於新加坡作為我們區域總部的戰略相關性和商業可持續性,我們認為新加坡最適合我們總部的未來發展。」
公司內部人士表示,一些曾經在香港的職位現在也在其他地方進行管理,例如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這反映了跨國公司管理其區域業務的方式不斷發展,因此「運營現在不再只依賴於一個地點」。
一位參與決策過程的消息人士表示,這是基於兩個關鍵因素:國際流動性和效率。在英美菸草在該地區的選擇中,新加坡在這些方面得分很高,這些因素在搬遷決定中發揮了比安全考慮等其他因素更關鍵的作用,指的是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許多人將其歸因於近年來該市企業和人才的外流。
金融業:新加坡市場的吸引力
金融業是香港的另一個優勢所在,也是該市的經濟支柱之一。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市場、法律制度和監管環境,也是連接中國和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然而,金融業也是最早受到跨國公司搬遷或縮減業務影響的行業之一,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在亞洲的戰略重心發生了變化,從香港轉向新加坡或其他地區。

圖源:雅虎
在金融業,大型跨國公司遷出香港的趨勢已被廣泛記錄在案。今年9月,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表示,將在未來18個月內關閉其擁有約50名員工的香港辦事處,並整合其在中國、新加坡和日本的業務。
澳大利亞跨國公司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oration)於6月關閉了其香港分行,在大流行之前,其亞洲總部已經設在新加坡。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和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等其他銀行也宣布決定將其區域中心和業務從香港遷至新加坡。
這些銀行的搬遷或縮減業務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包括成本節約、業務重組、市場重心轉移等,但其中一個共同的因素是,新加坡在金融業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優勢,尤其是在數字金融、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等領域。新加坡擁有創新的金融監管環境、先進的技術基礎設施、多元化的人才池和開放的市場准入,吸引了許多金融機構和創業公司在該市開展業務。

圖源:雅虎
然而,香港在金融業方面仍然有其獨特的優勢,尤其是作為中國和國際市場的橋樑。香港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主要渠道,香港政府正在加強與中國內地的金融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也在積極發展金融創新,例如推出數字人民幣試點、建立跨境支付網絡、支持綠色金融等。
「歸根結底,香港和新加坡仍將是世界級城市,吸引來自該地區及其他地區的人才和資本香港和新加坡的行列都有足夠的空間。除了總部的數量,城市還在宜居性和可持續性方面進行競爭。
因此,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業方面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互補和合作的夥伴,兩市都有各自的優勢和挑戰,也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快速的變化。對於跨國公司來說,選擇在哪個城市設立總部或業務,取決於其戰略目標、市場定位和風險偏好。對於香港和新加坡來說,保持和提升其在金融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以適應全球金融格局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