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全世界知名,升學通道多樣化,中英文兼顧,女性家長(媽媽外婆奶奶)可以陪讀,有性價比高的女傭,社會多元化又相對平等,很多家庭經濟不錯的家長想送孩子來新加坡讀書。
其中的國際學校更以遠高於世界平均的IB分數和「爬藤率」,受到中產和富裕家庭的青睞。
但根據統計新加坡有大大小小60多所國際學校,且數量還在增加,怎麼挑選適合孩子的學校成了留學家長的第一個難題。
我們的給家長的建議是:「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孩子的學校」。今天也邀請了大寶已經在新加坡國際學校就讀的陪讀媽媽,分享她的擇校故事。
不算典型,但也許能給正在考慮新加坡國際學校留學的家長們更多「擇校思路」。
家長擇校故事分享
分享家長—媽媽
大寶:橙子-新加坡某國際學校小學就讀
二寶:柚子-新加坡某國際學校幼兒園申請中
帶娃來入讀國際學校已經滿1年了,開始考慮擇校也已經是2年前的事情了。
我們家對娃的教育一向佛系,屬於任由孩子發展的,我當時覺得孩子幼兒園和小學三年級前的主要任務都是適應集體,學會和小朋友們相處,玩得開心,再順帶學點寫字、數學和語言。


當孩子爸爸工作調動,我們即將全家搬到新加坡,面臨為娃選學校的時候,我的想法是:不管去哪個學校,孩子都是英文教學,能認識不同國家的小夥伴,比在國內的小朋友已經遙遙領先了。那就選個離爸爸工作地點最近的,方便接送就好。
像做投資調研一樣調查學校
但好在雖然我佛系,我在做大決定之前都有個習慣是儘量搜集更全的信息,多問問多聽聽。所以,在擇校前期,我曾向身處加拿大的閨蜜了解她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的經歷。
閨蜜在加拿大做金融行業,她的孩子當時剛剛完成了一年級的學業,而在決定孩子上哪所學校時,她拿出了金融人的精密和專業態度。

她說:
「學校的選擇不僅關係到孩子所接觸到的老師風格,還涉及到家長圈和孩子的學業成績。這些差異短時間不明顯,但是在孩子完成基礎教育、進行本科申請時,會變成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
面對大量的信息,她甚至調動了金融人的職業素養,製作了一份詳實的學校調研報告。那上面列舉了可選學校的清單,詳細記錄了各學校的各種信息。在這份報告中,她梳理了各個學校的優缺點,老師的教學風格,家長社交圈的構成等。這確實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最重要的是,她說:
「學校的成績、升學,是擺在明面上的,搜集信息就可以獲得,但是海外教育和升學不像國內比較單一,只看成績,想最大限度挖掘孩子的潛能,找到適合孩子的學校,裡面的門道就多了。」
得,畢竟孩子教育沒有回頭路,我雖然覺得過分焦慮沒必要,但也還是開始認真地思考和研究擇校問題,以確保為孩子提供最優質的學習環境。
還得找當地人和實地考察
前期我通過自己在網上搜集信息,和跟中國與新加坡的中介聊,大致對新加坡的國際學校有了部分了解。
總體來說,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分為兩類:老牌的國際學校和新興的國際學府。


左: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
右:布萊頓公學新加坡校區
前者在中國大陸家長中享有盛譽,國內各大中介機構推的也主要是這些,各種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上也有很多博主在分享。
而後者則是建校時間較短,規模較小,但是這裡面一樣有師資雄厚,成績非常亮眼的,但是這類學校由於就讀學生比較少,華人家庭和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就更少了。更多的是新加坡當地機構了解。但信息少,就難免覺得發慌。
綜合學費、課程體系、學位餘額、最快入學時間後,我和我的中介(新加坡留學網)選定了大概兩三所學校。老牌和新興的都有。然後我和孩子爸爸就專程從國內飛了一次新加坡,覺得實地看看、和學校的老師聊聊會更放心。
擇校到底要看什麼?
幾番調研和了解下來,我總結了擇校主要關注的點。
第一件恐怕就是英語了。
我和孩子爸爸小時候沒有過雙語環境,都是上學後才學的英文,作為工作語言總會覺得力不從心,就特別希望孩子能有純正的英文環境。但是孩子的幼兒園階段學的英文又有限,也不是雙語家庭,我們還會有點擔心用英文作為教學語言,孩子會不會聽不懂,學習積極性被打擊;也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英文不好,交不到朋友被其他孩子孤立。所以我們會更傾向於老師和同學國籍多元化的學校,兩者都能兼顧。

另一重點要算課程。
IB、AP、A-Level,還有新加坡當地A Level,這些與升學國度接軌的課程體系是要好好研究、挑選一下的。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以IB為主,AP也有少量學校提供,還有私立學校提供新加坡當地的課程體系,不同課程體系在申請本科的時候,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認可度和申請難度。如果家庭未來有比較確定的規劃,還是要提前做一下準備。

拉開各學校差距的另一體現在興趣班上。
我感覺這也是新加坡國際學校和國內學校、新加坡政府學校的區別。國際學校更側重「全人培養」,各類興趣輔導是必選項,這些也將幫助孩子未來的升學,以及在嘗試中更了解自己未來想做什麼、想從事什麼、選擇什麼樣的課程。興趣班CCA大多數是免費的,也有部分需要昂貴器材的收取少量費用。體育類的有瑜伽、游泳、壁球、壘球、網球、冰球、高爾夫、馬術,藝術類的繪畫、攝影、聲樂、鋼琴、小提琴、架子鼓、吉他,還有其他的比如烘焙等等都有。

每個學校有每個學校的特色,好的國際學校,興趣培養的老師都是專業級別的,包括各種場地也是學校自有。老師和設施都比外面的普通興趣班要好。
平均分最高的最好嗎?
中國家長嘛,肯定還是重視學校的成績,平均分是公開透明的,但是我認為擇校的時候不能只一味看平均水平,還是要看學校的風格是不是符合孩子的情況。
首先分數最高的幾個學校非常難申請,如果孩子是學霸,那自然沖沖沖。我們家孩子是「普娃」,不笨,但是也不是自律性和驅動力特彆強的「卷王」。

我也是在與和新加坡留學網的老師的深入交流後,了解到新加坡的幾個小眾學校。在海外已經是成熟品牌了,只是剛剛進入新加坡,目前的師資和口碑都不錯,價格適中,但師生比特別高,我覺得我們家孩子更需要這樣的關注。
我最終也是選擇了後者。孩子在過去一年的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反饋。比如當孩子在測試中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學校的老師會表現出極大的耐心,詳細分析孩子的表現,並為我提供了有益的家長引導建議。強調引導孩子的重要性,而非簡單地責備孩子的不足。這種專業的態度讓我深感放心,也使我對孩子在這所學府的成長充滿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