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4日訊)最新研究顯示,運動量高的人當中,有更多是肥胖者,瘦子反而不愛動。
保健促進局去年中試行大型研究計劃「Health Insights Singapore」(簡稱hiSG,意指洞悉國人健康的大型調研),約2000名21歲至40歲的工作人士,各獲當局提供一個健身表Fitbit Ionic,在下載當局的hiSG應用後,健身表會自動把參與者的步行量、睡眠時間和心跳頻率等輸入應用。用戶也能通過拍照或搜尋名字,記錄每餐所吃的食物。
至今所得數據顯示,活動量最低的群體當中有15%是體重不足者,比其他群體的比率高。日均有至少71.5分鐘中至強度運動,且步行超過萬步的「運動狂熱份子」當中則有多達四成是超重和肥胖者,比其他群體的比率都高;活動量最低者僅有19%超重和肥胖。
《聯合晚報》報導,當局也發現,活動量最低的群體有多達37%育有兒女,而照顧孩子或是導致他們無暇多做運動的原因之一。
保健促進局局長徐永剛說,以往認為要鼓勵活動量很少的人多運動,但數據顯示他們其實有不少是體重不足的,那他們自然覺得自己沒必要去運動。反觀運動量最高的人有不少是肥胖者,他們很可能是為了健康著想而積極運動。有了這樣的數據,就能根據個別情況,更好地提供適用於個人的健康貼士。
舉例說,全國指導原則建議18歲至69歲者每週應有至少150分鐘的中度至強度運動,也就是日行萬步。
當局下來一個月內有意通過應用收集用戶一天內的情緒變化。

陳加凌現在更注重健康,每天儘量走上至少一萬步。
中學老師日行萬步
生了兩個孩子的中學老師參加新計劃後,從每天只走五六千步,增加到日行萬步。
陳加凌(35歲)在醫院工作的妹妹去年通知她有這項大型研究計劃後,她就決定參加。
「我以前每天可能只走五六千步,現在每天都會盡力達到至少一萬步。例如,我兩個女兒每週五有芭蕾舞課,但上課時間一前一後,我現在就選擇不開車,而是帶她們走路上下課。每趟要走10到15分鐘,來回兩次就可能步行至少一小時。」
陳加凌目前在中學執教,她從去年起也開始每週二做一小時的伸展運動,每週四做一小時的健身操皮拉提,以及不定時到健
此外,她原本每晚只睡約6小時,目前則增至7個多小時,也會儘量在睡前少用手機,改善睡眠品質。
她生下小女兒之後因超重20公斤而開始改變飲食,少吃白飯和含糖食品等,這兩年已成功減重10公斤。她通過應用記錄每一餐而更加注意不同食物的卡路里含量,她以前喜歡吃糖分較高的白巧克力,她現在儘可能選吃純巧克力。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