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社區事務署將成立專門隊伍,調查和處理較為嚴重的噪音糾紛。(早報網示意圖)
(新加坡訊)新加坡社區事務署將在今年底前成立專門隊伍,調查和處理較為嚴重的噪音糾紛,並通過更嚴厲的執法如強制調解等方式,爭取儘快解決這類事件。
《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今日在該國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國家發展部開支預算時說,一些飽受噪音之苦的公眾認為溝通、調解等方式無效,希望政府能直接介入,因此社區事務署決定展開試行計劃,設立專門隊伍解決較為嚴重的噪音糾紛。
不過,她強調,鄰居間的有效溝通仍是維持鄰里和睦的上上之策,這一專門隊伍不應是居民用來解決噪音糾紛的第一手段。
「我們希望專門隊伍能進行適度的干預,為那些真正飽受困擾的人解決問題,避免人們將噪音當成武器。」
新加坡社區事務署將在日後公布更多細節。
新設噪音體驗空間 今年下半年開放
另一方面,為了讓居民了解他們的日常行為如何造成不同程度的噪音,以及人們對噪音的各種看法,新加坡社區事務署將設立一個噪音體驗空間,預計下半年開放。
這一空間也會教導訪客,如何採取行動減少噪音對鄰居造成的影響。
新加坡社區事務署和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去年設立鄰里噪音社區諮詢小組,探討並制定一系列與鄰里噪音相關的社區規範;諮詢小組已在去年11月將相關建議提交給該國政府。
該署正在探討這些建議,如將安靜時段從目前的晚上10時30分至隔天早上7時,延長到晚上10時至隔天早上8時。
目前當地已有一些社區活動遵守延長的安靜時間,該署將諮詢更多公眾與利益相關者,了解這會帶來的影響。
該署也和有關機構與社區夥伴合作,推廣諮詢小組提議的噪音社區規範,如鼓勵居民降低噪音、友好地解決糾紛,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尋求當局的介入。
小組也建議政府指定一個機構,專門管理鄰里噪音問題,而由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領導的社區糾紛管理跨部門委員會,已著手檢討社區糾紛管理框架。
加強後的框架旨在儘早友好地解決糾紛,並提供更有效的方式應對持久和嚴重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