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名文化、社區及青年部職員因找不到當初批准外包項目時的記錄,後來偽造資料。由於承包商的確提供了這些服務,沒有造假,兩人因此被警告,績效表現也受影響。
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昨天(9月13日)在國會回答議員有關2020/21財政年度審計長報告的口頭詢問時,透露上述進展。
審計長吳順寶在長達100多頁的報告中,點名六個政府部門和11個法定機構,在運營管理與監管、採購程序與合約管理、資訊科技系統監管,以及設施管理等方面出現疏失或監管不足。
審計署也發現五個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的一些文件可能造假。其中,教育部、內政部、建屋發展局和人民協會在完成調查後,已據實報警。
英蘭妮說,人協的涉案職員已被停止,待調查結果出爐。
內政部有三起可能違例行為,資料都是由承包商提供。內政部為其中兩起事件報警,一名承包商被控上庭,另一名則收到為期12個月的有條件警告。內政部也對第三個違反合約條件的承包商採取行動。
內政部的三起事件中,雖然沒有出現職員造假,但兩名職員因失責正在接受內部調查。
教育部和建屋局的調查仍在進行中。
英蘭妮指出,鑒於政府運作的規模和複雜性,要求零失誤是不實際的。公共服務的15萬名職員每年處理數百甚至數千起交易,且政府資訊科技系統超過2000個,由不同供應商建起,也採用不同科技,人為失誤和流程疏漏不時會發生。重要的是,有辦法發現這些疏漏,以坦率和透明的方式應對問題。
文社青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指出,公共建築項目的合約價值要是超過500萬元,政府要求有關當局為主要建築材料,尤其是水泥和鋼筋採納100%的價格波動調整,以鼓勵商家做出真實的報價。不過,人協卻犯下錯誤,在建造淡濱尼天地時,只採納了七成的價格波動調整。
他也提到,事發後,人協檢討了另31個公共建築項目,發現過去七年,另兩個項目也錯誤採納了七成的價格波動調整。經過初步計算,若採納正確的計算方式,人協得為這兩個項目支付多約6萬元。
人協已調整作業,確保建築合約內容明確,更清楚標明該如何進行價格波動調整。
唐振輝說,人協已委任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顧問,檢討人協有關合約管理和發展項目運作的治理系統和監督職能,並提出改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