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分家(番外):吳慶瑞的吝嗇與慷慨

2021年09月21日   •   1萬次閱讀

吳慶瑞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但很神秘。

由於某些未知原因,關於他的口述歷史檔案一直未被解密,加上吳慶瑞自己又低調到沒有留下任何自述的回憶錄。

所以,要想了解吳慶瑞這個人,他的脾氣、性格、秉性,現階段還只能從與他共事的人口中得到一些隻言片語,才能逐步拼湊出老吳的形象。

這裡有一些關於吳慶瑞的小故事,個人覺得特別有趣,獨樂不如眾樂,在此分享。

一、吝嗇 or 慷慨

吳慶瑞長期分管新加坡財政和預算,留下很多傳說。坊間傳言老吳極為摳門,簡直是一毛不拔。

特別是新加坡財政部,這個部門由吳慶瑞一手創辦,幾乎所有人都曾是他的老部下,部內關於吳慶瑞的段子流傳甚廣。

最著名的,是他作為一把手,曾多次指導下屬甚至新入職的公務員們,關於如何處理財政撥款申請。

吳慶瑞是這樣教育下屬的:

「如果有其他政府部門的人來請求財政撥款,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充分,你作為財政部的人都要本能的將目光轉移到別處,然後告訴他們「不行」」。

「這個部門的人肯定不會就此罷休,一定會再來第二次。同樣,對於他們的第二次請求我們還是要堅定的說「不行」」。

「他們還會來找我們第三次。這次我們就可以答應批准給他們所需一半的款項」。

「這是為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得到的回報,所以他們就會對你們充滿感激,而且會覺得很滿足」。

我看到這裡不由得噴飯,一個即精明又吝嗇的老狐狸形象躍然紙上。

吳慶瑞對於政府要收支平衡這個理念,有著近乎執念的堅持,他也真的在踐行自己的理論。

有三個故事可以體現這人在財政上有多摳門。

故事一:武吉知馬河的泛濫

60年代,新加坡武吉知馬河每年會定期泛濫幾次,河水衝出路面堵塞交通。於是工程部的人就向財政部申請一筆費用,想疏通河道。

沒想到這樣一個冠冕堂皇利國利民的事情,居然也被吳慶瑞無情否決。

工程部的人氣得都快昏過去。

而老吳的理由是,這種小河流的泛濫對於民生並無實際損失。花費幾百萬新元只是能讓一些人能夠按時回家,理由不充分,錢還是要花在刀刃上好。

當然,等經濟好轉盈餘增加後,工程部的人契而不舍多次申請,老吳最終還是同意了撥款(不知道是否只給一半的預算),武吉知馬河最終還是被治理了。

故事二:公共游泳池

新加坡組屋開始形成衛星城鎮的70年代,各個部長對於大型組屋區需要配置的設施爭論不休。

絕大多數人都是做加法。例如終生熱愛體育的艾迪巴克,就強烈建議在組屋內增加體育健身器材。

只有吳慶瑞依然故我,堅持不懈做減法。曾經有提案要求在新加坡修建公共游泳池,被他堅決否定。

吳慶瑞的理由相當奇葩。他認為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嶼,人民可以隨時去海邊游泳,經過他的周密計算,給每個學生一定的交通補貼,鼓勵他們去海邊游泳要比大興土木修建公共游泳池便宜多了。

直到今天,新加坡也沒有免費的公共游泳池。

私人泳池當然是高檔公寓的標配,但業主必須支付高昂的物業費。

故事三:東海岸公園的粗糲海沙

沿著新加坡東部海岸,有一片狹長大約20公里的東海岸公園。雖然不被遊客所熟知,卻是本地人休閒騎車和跑步的聖地。

東海岸公園的特殊之處在於,這裡原本是新加坡海峽的一部分,整個公園都建造在填海造出來的地皮上。

填海既方便又便宜,開闢成海岸公園,種上棕櫚樹乍一看也很有馬爾地夫的感覺。

但有一個缺點,人造海岸線原本是沒有沙灘的。

在海邊的公園花錢進口沙子這事,吳慶瑞肯定不會批准。

被逼無奈,當時的國家發展部長林金山只能用土辦法自力更生。

他在一本美國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紹了可以利用T型結構的防浪堤將海浪帶來的沙留下來的方法。

於是新加坡的海岸線上,就留下了這些奇怪的防浪堤。它們的效果也很不錯,每逢東南季風起,都能留下大量海沙。

十多年後,東海岸公園才積累起不錯的沙灘。

但大家如果有機會去東海岸公園觀察,會發現海沙相當粗糙。這種來自大陸岩石風化的海沙,還是不如馬爾地夫那種珊瑚島由破碎珊瑚形成的細白沙。

但是吳慶瑞也不是100%完全摳門,在某些事情上還是相當大方的。

只要他覺得必要,就會毫不心疼的撥款。

故事四:聖淘沙的海沙

聖淘沙是吳慶瑞力推的旅遊項目,這裡的海灘服務對象是遊客。

在吳慶瑞的心目中,一定堅信其在聖淘沙花的錢會有極高的回報,所以這座島上的娛樂設施是不計工本的。

聖淘沙的海灘,就與東海岸公園完全不同,全是進口的細膩白沙。

在聖淘沙南部是亞洲大陸的最南端,是真正的天涯海角,這裡的沙灘景色優美,還有巨型遊樂園,能夠一邊揮桿一邊看見巨型油輪的高爾夫球場。

要知道聖淘沙島原本是英國人流放犯人的地方,除了炮台一片荒涼。

今天聖淘沙的一切旅遊設施,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老吳特批。

故事五:裕廊飛禽公園和動物園

新加坡西部的裕廊,是吳慶瑞主導的工業區,從60年代開始吸引外資獲得極大成功,是新加坡工業的基礎。

工業的確很成功,但整個裕廊市區煙囪林立,環境不行。

1986年吳作棟去美國開世界銀行大會,看到美國城市市容整潔,決定也要改變工業區的外貌,建設了一座飛禽公園。

他對一同參會的財政部秘書嚴崇濤說:

「我們回去後,請你寫一份關於建設飛禽公園的計劃書。」

嚴崇濤看他心情不錯,於是詢問道:

「為什麼是飛禽公園,而不像歐美一樣修動物園?」

吳慶瑞轉頭看了下老部下:「嚴,鳥糧要比喂動物的肉便宜很多。」

老吳是知道動物園會虧損,但依然批准預算。在裕廊工業園區建設了一座飛禽公園,之後才又在中央集水區建設了新加坡動物園。

可以說是誤打誤撞,今天Jurong Bird Park已經擁有400種不同鳥類,是亞洲最大的禽類公園。

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三大動物園都在中央集水區,而只有飛禽公園孤零零坐落在西部的緣故。

二、核彈級的大榴槤藝術中心

有什麼樣的老闆,就能帶出什麼樣的兵。

吳慶瑞言傳身教,他培養出的財政部公務員們也是一個個都學的又摳又精。

因為財政部預算署的人會認真核對預算中的每一項數據,經常會折騰其他部門的預算申請人員。那些因為拿不到全額預算,而氣急敗壞的部門偷偷在背後預算署的人起了外號:

數豆子的吝嗇鬼。

久而久之,摳門幾乎成了財政部的風氣,連吳慶瑞自己也栽了跟頭。

因為李光耀覺得他多才多藝,常讓老吳到各個其他部門收拾殘局,時不時也需要在預算的戰場上和自己部下正面交鋒。

例如吳慶瑞任職國防部之時,擔心自己的國防預算也會被自己培養出來的吝嗇鬼們砍一刀,不得不提前另闢蹊徑。

他說服了李光耀成立了一個特殊專款,按照上年度GDP的固定比例撥款給國防部。

這樣才繞過了自己培養的吝嗇鬼們。

此外,不同的行業預算申請,在吝嗇鬼們的眼中優先級是完全不一樣的。

按照吳慶瑞的方法論,能賺錢的優先,不能賺錢的排後。

所以工商業、修路、學校和醫院的相關預算總是優先獲得批准,而文藝相關的預算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等到老吳分管教育領域的時候,為了翻新維多利亞音樂廳需要申請5000萬新元的費用預算。

要知道維多利亞音樂廳不僅是殖民時代留下的文物,更是人民行動黨正式宣布建黨的地方,地位類似於南湖的那條船。

為了這筆錢,吳慶瑞只能親自上陣,拉下自己老臉與前任下屬們打嘴仗,最終才拿到這5000萬。

在當時,這是自1965年新加坡建國以來,吝嗇鬼們所批准在藝術領域最高預算。

但核彈很快就來了。

核彈級預算:大榴槤藝術中心

1991年,這時的吳慶瑞已經退休很久了,連李光耀也已經退居幕後,總理換成了吳作棟。

這一年,新上任的藝術部部長和財政部部長嚴崇濤(吳慶瑞的老部下)打了個招呼。

「我們準備干一票大的,你們做好心理準備。現在也有錢了,不能總虧待藝術」。

嚴崇濤答應了,承諾將內在「價值」而非「價格」來評估藝術部的新項目。

幾天後,報告上來了。

藝術部申請以6億新元的預算,在濱海灣建造一個藝術中心。

對於財政部來說,這個預算報告無疑是一顆核彈,把所有人震得目瞪口呆。

在上個故事中談過,從65年算起,財政部批准的最高金額藝術類支出,是翻新維多利亞音樂廳的5000萬。

就這樣,還是老領導親自上陣才爭取下來的。

吳慶瑞雖然已經退休近10年了,但老領導留下的摳門精神還在

財政部的公務員們按照老習慣,開始了對項目盈利能力的測算。

他們算出來,這個藝術中心每年的運營成本大約是5000萬新元,而且每晚必須以300新元的票價賣出滿座,才能實現盈虧平衡。

基本不可能實現,財政部毫無壓力的否決了這項議案。

國家的錢不能亂花,有投入必須有產出。對於藝術類項目可以適當放寬,但不能寬泛到這個程度。

但是濱海藝術中心還是修成了。

藝術部沒在吳慶瑞的陰影下繼續碰壁,他們天才的藝術腦子想到了一個更加天才的辦法。

他們直接找到了財政部的上級,總理吳作棟。

由賽馬管理博彩局出資贊助濱海藝術中心,一來和財政預算沒關係,二來賽馬管理博彩局的錢雖然也會每年與財政部並表,但未來還未實現的收入,財政部也無權過問。

最終在濱海灣出現了一座非常奇葩的建築,設計師原本理念是昆蟲的複眼,結果出來是這種效果。

新加坡人都稱呼其為大榴槤藝術中心,我覺得很貼切,這是用賽馬和賭場裡賭客們的錢修建出來的。

三、孰是孰非

我是個喜歡尋根問底的好奇寶寶,看到大榴槤預算的故事,忍不住去職業病發作,去看一下2019年的年報。

財政部當年的預測絕對正確。

運營成本隨著通貨膨脹,19年已經上漲至每年8000萬新幣,而收入僅僅只有區區2600萬。

僅2019年,大榴槤藝術中心就虧損額了5400萬新幣,全仰仗著政府財政補貼才能繼續運營。

靠著這種斤斤計較的摳門精神,除去在類似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這樣的黑天鵝年份,財政部保持了從新加坡開國以來所有財政年度,收入都高過支出。

但是藝術部也沒錯。

藝術中心讓民眾親近高雅藝術,僅在19年就有近200萬人現場參加了藝術活動,而全新加坡也僅僅500多萬人而已。

在大榴槤內舉辦的近4000場藝術活動中,居然2800場次是不收錢的免費藝術,難怪他們大幅虧損。

這種藝術類的項目,其本身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提升國民的藝術修養,在某種程度上比多賺點錢更重要。

孰是孰非,誰又能分得清?

疑惑是,世界上有些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錯?

全文完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