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地垃圾量達739萬公噸 回收率下降2.4%

我國去年的垃圾量年比增加百分之6.4,整體回收率也從前年的百分之55,略微提高到百分之57,但仍比疫情前低了兩個百分點。記者謝詩盈報道。
后冠病時代經濟活動增加,我國去年製造的垃圾達739萬公噸高出疫情前水平,而同期回收率則下降2.5%。當中住家垃圾回收率下跌至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國家環境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去年製造的垃圾量年比增加6.4%,回收率上升兩個百分點,達57%。
來自住家、學府和小販中心等場所的垃圾量年比增加2.2%,達186萬公噸。工廠和商業場所的垃圾量則多了8%,達553萬公噸。
隨著工業與建築活動復甦,去年的建築和拆建垃圾量上漲四成。而廢紙和紡織品與皮革廢料回收率則雙雙下跌。
環境局表示,由於出口費用比疫情前高,去年的紡織品和皮革廢料的回收率再滑落兩個百分點,達到2%,是所有類別中最低。
受訪業者希望加強業務,進一步推動本地範圍內的再循環利用。
一家二手衣物交換商表示,隨著民眾的環保意識提高,購買二手衣物的人數年比增加超過一成,但仍有進步的空間。
交換迷店長邱加麗說:「99%的(紡織)原料可以是重複利用的,當你不想再穿一件衣服時,與其扔到垃圾桶不如交換時尚物品或者捐贈,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減少碳排放。」
國家環境局廢物管理處總工程師沈俊華說:「去年我們的垃圾回收量增加到57%,可是這距離我們2030年70%目標還差了一點。所以最近我們在國會通過了新的法案,鼓勵大家一起減少垃圾和增加垃圾回收量。」
環境局也表示,有更多回收公司在本地營業,帶動了玻璃和污泥的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