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的一些人認為,突然來的假期對企業是「不健康的」,並且馬來西亞已經享受了太多的非工作日。但是,最近馬來西亞連續來兩個長周末,還加上了一個「意外的公眾假期」,讓人們開始思考,會不會反而是壞事?
馬來西亞人原本在2023年的4月和5月,因為開齋節和勞動節公眾假期,已經可以享受兩個長周末了。除此之外,今年的衛塞節也恰好在5月4日,也就是星期四。然而,為了避免2022年的混亂(當時在5月1日晚上宣布,Hari Raya將在第二天慶祝),以及對今年Hari Raya開齋節的第一天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不確定性,政府宣布了一個額外的公眾假期。這意味著,從4月21日(星期五)到4月24日(星期一),人們可以享受四天的長周末。
然而,雖然普通的馬來西亞人無疑是非常高興的,但也有人批評,主要的抱怨是突然的假期對企業或生意是「不健康的」,並且馬來西亞已經有了太多的非工作日。
馬來西亞有多少個假期?
明確地說,馬來西亞政府原本計劃在2023年設定14個聯邦公眾假期,比新加坡多三天,新加坡今年規定了11個公眾假期。然而,在馬來西亞,每個州的公眾假期數量可能會有所不同。
例如:吉蘭丹和登嘉樓將Hari Raya哈吉節的第二天設為聯邦假期,而屠妖節在砂拉越則是工作日。此外,馬來西亞的各州,有些設定了星期五和星期六為周末,還有各種各樣的州級假期,如耶穌受難日、豐收節、達雅克人的豐收節和大寶森節。
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沒有這些。然而,馬來西亞有時會宣布一些意外的、未計劃的公眾假期,這些假期通常在體育賽事結束後(比如2017年東南亞運動會後,馬來西亞在獎牌榜上名列前茅)或者在大選前後宣布。
為了解決這種突然的假期的問題,馬來西亞的股票交易所最近修改了商業規則和上市要求,以確保馬來西亞交易所及子公司會繼續運營。
然而,爭論仍然存在,有些人說這些假期讓私營部門損失了數億,是否影響了馬來西亞的生產力,是否應該減少休假日。
假期多,假期少,還是剛剛好?
根據馬來西亞工會總會(MTUC)主席Mohd Effendy Abdul Ghani的說法,他說:「今年Hari Raya開齋節和衛塞節(在公曆上)的時間很接近,但這些假期的時間實際上是根據他們自己的日曆系統來推遲的。有時你會發現他們純粹是巧合地連續發生。」
Mohd Effendy說:馬來西亞的工人尊重彼此的種族和宗教,並願意輪班工作,以便同事能夠參加文化節日。
此外,僱主可以選擇給工人額外的年假日,代替公眾假期和/或支付更高的公眾假期加班費。他指出,這樣生產力損失的問題就會少很多。
他說:「如果你公平地激勵工人,有些人會同意在假期工作。」
他還指出,由於之前大流行,公司實行在家工作(WFH)的做法增加,意味著在假期期間可以允許遠程工作,特別是當工人必須回家鄉(balik kampung)參加節日活動時。
他說:「這樣,他們可以在外多待幾天,同時還可以工作,而不是匆忙回來,被回家的交通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然而,HELP大學的Victor Goh Weng Yew博士卻對僱主堅持在公眾假期進行在家工作(WFH)提出了警告。
他說:「如果他們在家鄉的咖啡店回覆郵件,這是可以的。但作為一個工業和組織心理學家,我真的不建議人們將他們的家庭/生活空間也作為他們的工作空間。」
他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不斷地「待命」去做一些事情,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義務,都會導致自我消耗和疲勞。
更重要的是,壓縮工作周,人們工作四天,休息三天,被發現對心理健康更好。
但也許需要更認真地看待的是,特別是在最成功的大規模工作試驗的背景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該地區的其他國家是否應該將三天的周末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