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天真的藝術家:林子平

2021年07月06日   •   6萬次閱讀

101歲的藝術大師林子平

在直落古樓的一棟街角半獨立式洋房二樓,靜靜地坐著兩個人,一位是林樹國先生,退休銷售員,77歲;另一位是他的父親,林子平先生,畫家、書法家,101歲——屋子裡非常安靜,林子平先生那一雙骨節突出的大手攤在畫案前,手上墨跡猶在,旁邊是一本用原子筆抄錄的書法創作心得。

如果說林子平先生是新加坡的國寶級藝術家,恐怕沒有什麼人反對。如此高壽,堪為人瑞,自古罕有,而且,在如此的年齡,依然可以每天抽出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從容、專注地進行創作,不需要幫手,每年也能拿出足夠數量的新作品舉辦藝術展覽,這在當今世界範圍內,幾乎不可能找出第二個人。

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最知名的國畫大師之一,林子平在很多地方與齊白石很像,不僅是因為他們都是高壽的、富有成就的藝術家,他們的人生際遇,也十分相似。齊白石起初是一個木匠,行走於鄉下的村落和農舍田陌之間;林子平早期則是甘榜附近的小學校長,在新民小學校長任上,他一直做了28年之久;齊白石在57歲時來到京城,寄居在古廟之中,被當時的名士——中國近代第一位美術史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陳師曾先生慧眼識中,推薦赴日本參加展覽,一舉成名;林子平則是在好友,新加坡先驅藝術家鍾泗賓的鼓勵下,參加赴英國的藝術展覽。起初,他並不在受邀遴選人員名單之列,孰料他的作品卻是全部參賽的新加坡畫家中唯一獲得特別大獎的。林子平前半生獻身教育事業,把一間瀕臨倒閉,只有64名學生的鄉村小學,在三年之內即恢復到400人的規模,退休後則專注於藝術創作,終於在80多歲之後,收穫新加坡社會各界的認可,成為一代知名的藝術家。

「他於1998年舉行第一次個展時,已經77歲了!五年後他的藝術成就才得到正式肯定,獲頒新加坡文化獎章時已達82歲高齡。就在那個時期他的藝術正轉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於2008年舉行的一次突破性的個展,展示他實驗性的水墨,深獲好評,結果還受邀前往另三個地方展出。」[1]

世人大多知道齊白石是畫家,但齊白石自己最看重的卻是他的詩作。自宋代紙張大量出現,文人畫隨即大興之後,詩、書、畫、印,一直是衡量中國傳統水墨畫品格優劣的最重要的四個元素。在新加坡,林子平是公認的畫家,「他的畫筆忠誠地記下了馬來甘榜、新加坡河、牛車水、舊街景等,這方面創作2000多幅。隨著鄉村拆遷,市區建設,我們仍可從林子平的畫中看到舊時新加坡的風貌,感受到強烈的生活氣息,這種時代鮮明的印記,使得這些畫作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有歷史價值。」[2]不過私下裡,林子平卻更願意人們稱他為書法家,他更看重的是在書法方面的認識和成就。在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沒有書法基礎,中國水墨畫的筆觸就失去了所謂的「筆意」,因此,歷代畫家都十分注重書法的修養,林子平能領悟到這一點,說明他對中國畫的認知是相當深刻的。林子平說:「我書法的基礎打得很好,所以很容易得心應手。」[3]

《書法》65x120cm

《書法》65x130cm

《書法》65x135cm

齊白石是一位隱士,在喧鬧的帝都,一襲長衫,以孤傲的品格和雋逸的畫作,征服所有人;林子平則像一位儒生,樸實、謙卑,在靜默中暗暗發力,獨創「糊塗字」,自成一體,自成一格,在中國引領下的逾兩千年亞洲書法史上,留下令人矚目的一頁。在東西交匯的新加坡美術界,這樣的歷史貢獻,無人能出其右。「所謂『糊塗字』,抗拒甚至挑戰書法的傳統,淡化書法和繪畫之間的界線,尤其兩者的筆墨都帶有抽象表現主義風格的特色。」[4]

《滿江紅》糊塗字(中正中學林子平美術館藏)

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林子平對新加坡美術版圖的影響都是深遠的,「林子平不是中國的畫家,他畫的不是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比如山水之類,他畫的是新加坡,是地地道道的新加坡藝術家」,這是雲大篪先生對林子平的評價。雲大篪是新加坡知名媒體人,曾是本地電視台亞洲新聞頻道(Channel NewsAsia)的創立者之一,後被任命為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媒體和市場推廣總監。如今,他是一家知名公司的執行長,也是一位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和作家,今年五月,他將隆重推出他的第二本林子平研究專著。「林子平認為,一個畫家應該是『鄉土畫家』、『愛國畫家』」[5],林子平曾說過:「一個畫家應該畫自己的鄉土,如果脫離了鄉土,就像樹沒有根,水沒有源。」

《新加坡河口》69x69cm

《新加坡街景》 69x69cm

林子平「這一生畫了一萬張作品,市場上流通的超過5000張。其作以水墨畫和書法,各占一半,油畫不到100張。畫家透露,最滿意的油畫是用三角架畫的新加坡河,金玉色調富有印象風,早年在國外展出時下落不明。」[6]

《峇厘島之一》69x69cm

《峇厘島之二》69x69cm

「林子平從畫甘榜鄉村到舊街景到新加坡河,接著更跨出國門去了印尼巴厘島,遠至法國巴黎,到大自然中學習。以前的他是『我畫我思』,現在的他是『我思我畫』。之前注重的是尋求有形有相的形態美,而在晚年的他則傾向於無形無相的自然美。有時他整晚睡不著,為突發的靈感而半夜起身作畫,陶醉其中。」[7]

《倫敦塔橋》82x67cm

從具象走向抽象,從描繪南洋風格的本地風情到把樹幹的造型引入書法線條,在藝術語言上,林子平是越老越簡潔,越是到了晚期,作品的哲學和禪學意味就越高於對現實的直接感官感受。「你可能根本不懂他寫的是什麼,畫的是什麼,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當你在聆聽一隻鳥兒歡快歌唱的時候,你根本不需要懂得鳥兒的意思,你只需要傾聽,欣賞那美妙的旋律。對於林子平的抽象藝術,無論是糊塗字,還是非具象類繪畫,你不需要去猜測那到底是什麼,只需要去用心體會畫面的意向之美。」在雲大篪先生充滿西方現代風格的LOFT工作室里,懸掛著一張大幅的、頗具東方意味的林子平書法作品,每當來訪者試圖解讀畫面的字義或含義時,雲先生都會微笑著給出上面的這番解釋。

《無題》122x122cm

「這需要有一種天賦」,林子平之子林樹國先生如是評價:「我認為藝術家的成功至少要有八十巴仙的天分,然後是十巴仙的興趣,十巴仙的勤奮,我父親就是這種人。我以前是推銷員,我們兄妹多人,守著這樣一位藝術家父親,卻沒有一個人繼承他的藝術修養,因為我們沒有他那樣高的天分。年輕的時候,我們彼此溝通很少,他總是在畫畫寫寫,對我們幾乎無暇顧及。現在我也老了,慢慢開始喜歡看傳統題材的中國連續劇,而我父親的嗜好,依然沒有改變,那是他堅守了七八十年的藝術。作為孩子,我們沒有遺憾,沒有抱怨,看著父親這樣享受他的藝術人生,我們都覺得欣慰。」

雲大篪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林子平的一生,沒有大富大貴,即使後期他的作品價格賣到了五位數、六位數,他仍然安貧樂道,一心只放在藝術上,別無旁騖。」在小小的畫室里,101歲的林子平先生面對採訪時也是非常淡然,他表示,只要有慈善活動,他都樂於捐助,捐獻自己的作品,讓組織者標賣,換取慈善資金。「當年我是小學校長,學生家長都會三不五時送來各種食物,大家很開心。」說到這些,他略顯疲憊的臉上,開始綻放出自豪、幸福的微笑,舊時的美好光景,仿佛就在眼前。

超凡的書畫,出自這雙染墨的雙手

林子平一生至今,從未收過任何徒弟。這與新加坡一般畫家的慣常做法非常不同。在新加坡,畫家是一份特殊職業,往往不能養家餬口,很多畫家於是靠開班授課來維持日常生活和開銷。在中國,名師大家廣收門徒也是通行的做法,往往名利雙收。但林子平從未想過這樣做,這並不意味著他不願意提攜後人,無論認識或不認識的,只要找到他,他都樂於傾囊而授,幾十年來,一直如此。對於同儕或後學,他也從不口出惡言,是有名的好好先生。如果被人問到如何評價他人的藝術,他都儘量從積極的一面去談。「即使他的畫作或書法不是很好,那也無須去批評,沒有必要,不如告訴他應該向哪個方向努力,告訴他如何提高」,林子平講這些話的時候,目光是真誠、慈祥和溫和的,絲毫沒有倚老賣老和自視甚高的傲慢。對於年輕的藝術家,對於新加坡藝術的未來,他唯一的希望是:「藝術沒有捷徑,要慢慢來,不能急,打好基礎。洋人的色彩好,我們的線條好,年輕人要守住老祖宗的傳統瑰寶,懂得人生苦短,藝術千秋的道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平淡、天真,怡然自得,得大自在,這就是年逾百歲的藝術家林子平。

中國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646-691)的《書譜》是歷史上迄今最為重要的書法理論書籍,也是被引用最多的書論。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學書初謂未幾,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這最後的老字,與年齡和時間無關,是一種至極的狀態,是老道、老辣、老練、是老僧入定,是經歷了多年人生歷練之後修成的藝術正果。這是一種令人神往的藝術境界,是使命的完成,是人與藝術吻合無間的喜悅,是洗盡鉛華後的平淡,是人生和藝術的純真滋味。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又或「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人已老,書亦老,人書俱老,林子平也。

注釋:

[1] 張夏幃,《峰景:林子平黃昏上山》,2016/11/04,NUS Museum.

[2] 黃向京,《我國第一代書畫家林子平》,《聯合早報》2018/07/22.

[3] 何自力,《筆墨——線條》,2016/11/04,NUS Museum.

[4] 同注[1]。

[5] 同注[2]。

[6] 同注[2]。

[7] 徐楊婷,《林子平》人物專訪,新加坡福建會館會訊第73 期,2019年5月第二期

(作者為本地水墨畫家、獨立策展人兼國家美術館藝術論文翻譯。)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
震驚!這個沒有資源的"小紅點"憑什麼成功?副總理王瑞傑首次公開6大治國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閱讀
王乙康部長:許多民主國家寸步難行,新加坡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025年05月03日   •   2736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565次閱讀
南大vs國大碩士就業大揭秘:高薪背後竟然靠它?
2025年04月30日   •   2223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052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88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