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推數個試驗項目 探討用數碼新元發放消費券和補助金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評估認為,目前暫無必要在本地發行零售的中央銀行數碼貨幣(CBDC),但仍積極探索數碼貨幣的使用案例。
金管局昨天(31日)發布文告,詳細介紹「特定用途數碼新元」 (purpose-bound money,簡稱PBM)的潛在用途和所需的支持性基礎設施,並指出去年展開的Project Orchid第一階段的工作已順利完成。
Project Orchid的第一階段探索了特定用途數碼新元的概念,它讓匯款人在用數碼新元進行轉帳時能夠指定條件,如有效期和商店類型。
金管局與政府機構及業者啟動了試驗項目來測試特定用途數碼新元的概念。參與試驗項目的業者包括星展銀行、Grab、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
例如,在今年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星展銀行和相關政府機構將向選定的參與者發放特定用途數碼新元消費券,參與者可以在參與試驗的餐飲店使用ReemSG代金券,商家將直接收到消費券面值的數碼新元。
淡馬錫、Fazz Financial Group和Grab也將於下個月2日至3日向新加坡金融科技節的試用者測試發行特定用途數碼新元作為商業代金券。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選擇的錢包應用,在試用期間到參與活動的商家消費。
華僑銀行和中央公積金局也將測試使用特定用途數碼新元向政府機構付款,而且不要求收款人必須持有銀行帳戶。該試驗計劃將在一個受控的環境中針對選定的參與者進行。
大華銀行和精深技能發展局將測試使用特定用途數碼新元來加強精深局的信貸支付程序,使補助金在符合資格條件時自動發放給參與的培訓機構。
文告說,Project Orchid未來的研究領域將集中在改善用戶體驗,加強安全和隱私能力,以及提高公眾的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