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新冠病毒逐漸趨向地方流行性疾病,看似恢復常態的環境下,新加坡正面臨著醫護人員流失的醫療壓力。根據衛生部(MOH)數據顯示,去年本地醫院的外籍護士流失率高達14.8%,是本地護士7.4%流失率的兩倍。

曾在本地醫院工作的外籍護士表示,其他國家有更好的工作機會,福利待遇也高於新加坡,也更容易申請到長期居留准證。所以他們決定離開新加坡前往其他國家工作。
菲律賓籍護士阿伯格斯(Cristlynne Grace Abergos)表示,冠病疫情導致她和留在菲律賓的孩子分離三年。去年,她也因疫情原因無法回國為孩子慶祝生日,而且現階段申請新加坡永久居留權難上加難。這些原因讓她決定離開新加坡,到紐西蘭工作。
紐西蘭對護士的需求量大,外籍醫護人員在申請永久居留權方面能獲得優先考慮。阿伯格斯透露,她已經持有該國的工作簽證,並且與家人抵達紐西蘭後立即有資格申請永久居留權。
另一名菲律賓籍護士庫姆貝(Mikko Cumbe)坦言,前往美國可輕鬆獲得永久居留權,美國還會提供他進修攻讀護理碩士學位的機會。所以他決定離開竹腳婦幼醫院的工作,移居美國。
他透露,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的醫院的薪水以每小時計算,工作兩個星期的薪水相等於在本地工作一個月的薪水。
據猩猩姐查悉,美國的註冊護士平均年薪達到了$77,460美金(約10萬新幣),國家平均水平是$53,490美金 (約7.2萬新幣)。

在新加坡,醫院護士大多依靠外籍勞動力,多來自菲律賓、印度。面對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薪資待遇,部分外籍護士則選擇離開新加坡前往更適合的國家。
對此,新保集團首席護士特蕾西·卡羅爾·艾爾( Tracy Carol Ayre) 兼職副教授表示,集團正在努力培訓護士和招募新護士。
他說,除了增加人力和支援,我們還考慮通過重新設計工作、不斷審查護理流程和試行各種創新方案來協助護士工作,以簡化他們的工作。這包括使用幫助運送藥物和醫療標本的機器人,從而減輕護士們的工作量,讓他們專注於關鍵職務或有更多時間照顧緊迫需求的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