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可以說和喵星人有扯不斷的淵源…
比如,新加坡特有的,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新加坡貓!

新加坡貓,英文名Singapula,原產新加坡。體型小巧玲瓏,肌肉結實,在貓中屬侏儒一類,,成長後的雌貓不足2公斤,最重的雄貓也極少有超過2.5公斤以上重量的。
該喵星人特點就是,和老鼠無關,誕生之日就是要當寵物滴!
還有新加坡的——社區貓
其實就是流浪貓,對新加坡熟悉的看官,都知道他們的存在和特點…就像這…位喵星人…

耳朵上少一塊…這是被絕育的象徵…
這都是為了控制流浪貓的數量不得已而為之啊…雖然這些社區貓平常生活的很愜意,也有志願者喂食…還負責保護…
但喵星人們還是會遭到攻擊性的打擊的,比如遇到熊孩子…

最近島上關於熊孩子的消息不少!從天台上拋扔晾衣架…在戰爭紀念碑前玩滑板..等等都引發可不小的議論…
現在又有三個小朋友欺負喵星人,被網友送上了熱搜榜!
有網友在STOP Animal Abuse in SG Facebook頁面上載了一段視頻…
視頻顯示:三名孩童在組屋區的露天停車場內,追趕流浪貓並拋擲石頭。
時長14秒的視頻一開始,可見三人好似在尋找藏匿在德士車底下的小貓。同一時間,背景可聽見響亮的貓叫聲,三人拔腿跟上,並在路上撿起疑似石頭的物體,用力丟向小貓。物體落地的聲音聽似小石子擊落柏油路的聲音。
小貓在落荒而逃之際,一度想停下來,貌似怒視孩子,試圖嚇跑他們,但無補。
視頻中,另一隻小貓同樣藏匿於車與車之間,似乎同樣是在躲開孩子們。
上載不到24小時的視頻已有1000多個分享,網民紛紛斥責孩子的行為。他們分別留言表示,應該向警方、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以及孩子的學校舉報他們…

如此一件市井小事兒,就在新加坡掀起一番議論,突然小圈兒陷入沉思,記得自己的小時候,這種事情也沒少干…
對於流浪貓也就罷了,如果是欺負鄰居家的貓,少不了挨老爺子一頓皮帶…
其實,孩子天生是愛小動物的。不管是家裡的寵物,還是戶外的野生昆蟲,甚至是電視里的動物世界紀錄片,都能讓孩子馬上停止哭鬧,一瞬間進入和動物一起玩耍的世界。

然而,在喜歡小動物的同時,很多孩子卻有意無意的虐待動物…
虐待動物,到底是某些孩子成長的正常階段,還是孩子有什麼心理疾病?甚至說得嚴重些,這個行為會不會給他長大後的社會行為造成惡劣的影響?
舉個和上面差不多的例子!
有個上小學的小男孩是獨生子,媽媽爸爸怕他孤單,就往家裡買了兩隻剛出生沒多久的小雞仔給小男孩玩。男孩特別喜歡,天天在家裡客廳捧著兩隻小雞仔愛不釋手。可是沒過幾天,雞仔就死了。
孩子爸媽發現死去的兩隻雞仔,腿上都有碰撞的淤血,就問兒子怎麼回事:原來,男孩正是因為太喜歡雞仔了,就操縱者家裡的電動遙控玩具賽車追著雞仔滿屋跑。
小雞跑不過玩具車,自然被玩具車撞來撞去。當時孩子和大人都沒有看出雞仔受了傷,直到第二天雞仔突然吃不下小米,第三天直接就直接因為傷病而死掉了……
也就是說在孩子的認知中,他並不知道這是在傷害動物,認為只是玩耍,他喜歡就認為動物也喜歡…

再舉個例子!有個5歲的小姑娘,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就開始折騰家裡的那幾隻小動物。見到小波斯貓,不是拽它的尾巴,就是掐它的脖子,把小貓折騰得一天到晚躲在沙發底下不敢出來。
魚缸里的小魚更是受盡蕊蕊的虐待,不是這條小魚斷了尾巴,就是那條小魚掉了腦袋,滿滿的一缸魚買回家沒幾天就已經被她謀殺得寥寥無幾。
更要命的是,看到被自己折磨得沒了樣的小動物,不但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相反,每次虐待完小動物,她還開心得大叫:「看,我把金魚尾巴揪掉了。」「哈哈,金魚的大腦袋被我弄碎了。」「小貓怕我了,不敢出來,你看,它嚇壞了,真好玩!它要敢出來,我打死它!」
小姑娘那些聽起來非常狠的話,還有她的「摧動物辣手」簡直嚇壞了她的父母。父母常常滿心愁緒,滿腦子的困惑:才這麼大一丁點,怎麼就那麼冷酷無情呢?究竟要不要管束她的這種行為,如果不管,會不會帶來什麼不良後果?如果管,又該以怎樣的方式去管呢?

有心理專家指出——
從心理學上說,人類個體具有攻擊和破壞的本能。當他遭遇心理壓力和挫折境遇時,就可能重新激發他的侵犯動機,出現攻擊性,甚至找一個替罪羊發泄一番。
孩子這個階段虐待小動物,往往並非出於惡意,而只是為了釋放某種心理壓力。比如在幼兒園被老師批評了,被同桌欺負了,等等,都有可能在不「告知」家長的情況下,把「火兒」撒到小動物的身上。
這時,媽媽爸爸發現孩子的這類苗頭後,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問問有沒有什麼日常學習生活的壓力點,幫孩子即使緩解問題。
同時,要告訴孩子,有壓力不能釋放給沒有過錯的小動物身上,而是要主動先告訴媽媽爸爸。

還有就是孩子是把這些小動物當成「玩具」…
很多孩子在童年階段,都還沒有把小動物和日常自己手上拿的玩具區分泰開。
因為孩子也經常賦予玩具「生命」,而當小動物這種有生命的「玩具」不聽話時,孩子就很可能訴諸武力——就好比一個變形金剛,孩子既會和它說話,但也可能突然把它大卸八塊。
因此,面對這種情形,媽媽爸爸既不能打罵,也不能放任。而是要在第一時間告訴孩子這樣做的不對的,沒有人有權利隨便剝奪別的小動物的生命。
千萬要注意的是,這種情形其實是很嚴重的。如果今天不糾正孩子的這個問題與錯誤,而是放任,那麼明天就會有其他人來糾正他這個錯誤。
半數以上的成年殺人犯,都在童年虐待過小動物。雖然很多虐待者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發現與糾正,或者自身成長向善,但如果當初小時候虐待動物時就被即時糾正,有怎會在多年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呢?
所以,遇到把欺負小動物當玩具的小朋友,家長一定要即時在言語和行為方面幫孩子改正。
在知道了孩子虐待小動物的原因後,家長朋友們只要做到如下幾點,就可以科學、及時地幫孩子改過自新、找回愛心:
孩子之所以出現虐待行為,如果不是有同樣的虐待動物的模仿對象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內心有壓力。
因此,父母要詳細了解導致寶寶產生這種行為的真正原因,然後針對寶寶的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尤其要注意平時多關心孩子,多陪伴孩子,給予他足夠的溫暖,幫助孩子解除心理壓力。
一旦壓力通過合適的途徑得到釋放,他也就不會依靠這種虐待行為來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了。
經常帶寶寶到動物園、海洋館、野生動物園等地方玩耍,給他和小動物親密接觸的機會,讓他了解小動物,發現小動物的諸多可愛之處,培養他和小動物之間的感情。
如果可能,也可以給他養一隻小動物,全家人都充滿愛心地來對待這隻小動物,將這隻小動物看成一個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讓孩子也因此感受到這種親情,並在照顧小動物的過程中增進他和小動物之間的感情。
只有享受到足夠的愛,孩子才會習得釋放自己的愛的能力。因此,父母平時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讓他充分體驗到被愛的愉快感受。
如果孩子在愛的環境圍繞下長大,他對這個世界也就會充滿了愛心,自然也就不會出現虐待小動物之類的行為了。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要經常鼓勵他去照顧家人和家裡的小動物,讓他從小就養成「服務意識」,並且對寶寶的這種行為表示由衷的感謝。
這樣就會讓他在照顧他人和小動物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被人需要所帶來的快樂情緒,同時父母的這種做法也有助於提高他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