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

2019年09月25日   •   5301次閱讀

今年的峰會以「亞洲2030」為主題,可謂非常切合時宜。亞洲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已顯著增強,其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份額,預計將從2000年的26%增加到2030年的40%。特別是,東南亞10個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預計到2030年將成為繼美國、中國和歐洲之後的第四大經濟體。

亞洲正在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富有活力的區域。到2030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中產階級將生活在亞洲,使其成為最大的消費者群體。與此同時,亞洲企業的創新成果正在重塑經濟和科技格局。亞洲的前景是光明的,但並非必然實現。儘管距離2030年只有11年的時間,但我們很難對2030年做出有信心的預測。

11年前的2008年,我們正在努力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幾家全球性銀行倒閉。許多人失去了工作,有些人甚至失去了家園。全球經濟的表現一落千丈。當時,我是新加坡中央銀行,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局長,從我的辦公室可以很好地看到我們港口的情況。那是一個可怕的景象,一切活動停頓,起重機閒置著。

今天,儘管全球經濟已經復甦,但復甦所帶來的好處卻分配不均。那些感到被邊緣化的人強烈反擊。結果,我們看到全球化的倒退、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運動的興起,以及年輕人的失望和不滿。這些力量已在世界各地發揮作用,它們表現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英國脫歐公投、法國的黃背心運動,以及香港持續不斷的抗議活動上。

各種社會利益互相傾軋,使許多政府難以獲得做出重大變革的授權。正因如此,閃電大選、懸浮國會和政府關門日漸成為政治的特徵。這進而導致人們對政府和政治體制更加不信任。

所有這些都表明,維繫社會的社會契約正在瓦解。不僅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這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全球經濟再次處於十字路口。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仍在持續,受到一系列減稅和優惠政策提振的美國經濟,可能在明年走下坡路。在總債務已超過GDP的300%之際,中國也面臨著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在歐洲,經濟疲軟,全球貿易放緩的影響正在顯現,英國脫歐的難題正在增加不確定性。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於9月20日在新加坡峰會晚宴上發表主旨演講。(海峽時報)

由於全球需求和投資者信心減弱,亞洲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除非一些根本的社會矛盾得到解決,否則我們都將難以應對這些挑戰。因此,每個社會都必須更新其社會契約。我們須要處理的問題是:

全球化加劇不平等

第一,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劇了不平等現象;第二,代際衝突日益加劇,尤其是隨著社會的老齡化。第三,政治兩極分化加劇,而社交媒體使其雪上加霜。

新加坡迄今未完全受到這些挑戰的影響,但我們也未能置身事外。作為回應,我們正在更新我們的社會契約。對於這些複雜問題,我們並沒有所有的答案。但是,通過分享新加坡的經驗,我希望能促成一場關於我們如何應對這些共同挑戰的討論。

讓我從不斷擴大的不平等現象開始談起。從1980年至2016年,全球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收入占總收入增長的27%,是收入最低的50%人口所占份額的兩倍多。全球化和科技發展是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導因。全球化為擁有才能和資本、處於頂端的人創造了巨大的機遇,從而使他們得以累積巨額的財富,但也讓廣大的中產階級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科技促進了創新和增長,但它也打亂了人們的生活,在某些情況下,還使人們失去生計。

全球化和科技發展有其好處,但也有代價。如果這些代價得不到解決,貧富差距將會加劇。這對支撐每個社會的基本前提構成了挑戰,即每個人都有機會建立和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新加坡要確保經濟社會相輔相成

在新加坡,我們的應對方法是確保經濟和社會政策相輔相成,好讓人民可以賺取報酬,付出的辛勞能獲得回報。

為了讓所有人都能過得更好,我們需要一個不斷增長的經濟,為廣大國人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這意味著要對貿易保持開放並迎接創新,但這些也是擴大貧富差距的推動。要解決這一矛盾,經濟發展須要與社會政策相結合,對國人進行投資,使他們能夠獲得機會。至今為止,這個平衡市場機制和社會福利的做法,對我們仍舊行之有效。

我們享有基礎廣泛的經濟增長。過去10年,我國所有收入階層家庭的實際收入都有所增長,而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收入增長速度,要快於收入最高的20%家庭。

我們必須繼續致力於栽培國人。教育是一個基本的出發點。幾十年來,我們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使每一所學校都成為一所好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盡展所能,不論他們的人生起跑點如何。

我們制定了多種教育途徑,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除了10年的基礎教育,我們也投資於之後幾年的大專教育或中學後的延續教育。

最近,我們正將這方面的投資擴展到兩端。一方面,我們在學前教育投入大量資金,因為這段成長歲月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我們的額外投資旨在給每個孩子一個良好的開端,並幫助減輕他們在人生起步階段所面對的不平等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正在大力鼓勵終身學習。工作和技能將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正在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讓工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學到新技能。通過在上游和下游採取行動,我們使國人能夠從新的機會中受益。

不過,我們也認識到,市場本身並不能滿足社會上所有人的需求。因此,政府必須加強社會安全網,並設定底線。在新加坡,我們通過扶持社會的最底層人士,並不為其所能取得的成就設頂限的做法,來做到這一點。

我們把重點放在社會政策的三個關鍵領域:住房、醫療和教育。

特別是在住房方面,我國的住房擁有率為89%。我們也鼓勵低收入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例如,有了組屋津貼,在收入最低20%的家庭中有85%擁有自己的住房。這讓每個國人與國家休戚與共,同時從國家的進步中獲益。

我們還緩和了在就業市場中出現的不公平結果,為收入在最底層30%的工人提供入息補助。這讓國人保持工作的動力,而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工作不僅能帶來收入,還能帶來尊嚴和進步的希望。

我們在退休方面延續這一做法,為那些退休儲蓄有限的人提供額外的補助。我們也為老一輩新加坡人提供進一步的支助。他們在國家獨立之初就開始為生活打拚,當時我國的經濟還沒有起飛,他們沒有從國家的進步中獲益很多。因此,我們推出了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等特別配套,幫助他們支付終生的醫療費用。

我們社會政策的這些不同組件是一項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目的是消除人生中的不平等結果。我們將確保沒有人會因為他們的背景或環境而失去機會。

隨著經濟動盪變得更加頻繁,我們須要齊心協力才能讓遭受挫折的人重回生活的正軌。這並不容易,但如果我們處理得好,我們將能夠為我們的人民帶來廣泛的進步。

第二個挑戰是在一些社會中,特別是那些正在老齡化的社會,代際衝突日益加劇。不同世代的利益和關切存在著實際的差異。

英國脫歐公投就是一個例子。在英國脫歐問題上,不同年齡段的人意見分歧很大。在社會支出承諾的推動下,許多年長選民選擇離開歐盟,而年輕選民大多希望留在歐盟,因為他們希望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年輕選民感到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未來是由那些可能不會受到他們選擇的後果所影響的人決定的。

養老金計劃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今天,許多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資金不足,因為政客多年來一直承諾在不增加稅收的情況下,提高養老金福利。

花旗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政府養老金負債總額,高達驚人的78萬億美元。社會現在面臨著要麼削減養老金支出,要麼增加就業人口稅收負擔的艱難選擇。

保持代際公平對維持社會契約至關重要。當每一代人都為自己的支出買單時,他們才能切身體會須付出的代價和享有的好處。然而,我們也必須投資於我們的年輕人,而我們的年輕人必須反過來與我們的年長者分享進步的果實。

我們很幸運,我們的建國領導人採取了這一有原則和有遠見的做法。我們實行的是一個擁有充足資金、固定供款計劃——中央公積金,從而避免了固定收益退休金計劃的陷阱。我們的醫療體系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也帶來了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國還累積了大量的儲備金。在經濟發展的最初幾十年,我們保持了9%左右的強勁增長。當時的收入增長強勁,政府謹慎地將部分收入納入儲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就這樣,我們的國家儲備金多年來不斷增加。

根據我國的憲法,當屆政府可以動用儲備金投資凈收益的50%。今天,儲備金的投資收入是我國最大的收入來源,超過任何單一稅種。作為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國家,我們得感謝建國領袖和老一輩新加坡人的謹慎行事。

採取公平且可持續的財政政策,反映出不同世代間的社會契約,這個做法獲得政府和人民的支持。這個契約不單涉及財務,也攸關信任和集體的使命感。

政府要時刻考慮長遠未來

對政府來說,這意味著要時刻考慮我們國家的長遠未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通過教育來投資於我們的人民。這也是我們投資基礎設施的原因。我們不斷更新我們的城市,使它保持活力和動感。位於樟宜機場的星耀樟宜是我們最新增加的基礎設施。

氣候變化是另一個例子。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全面影響,以及防禦措施所帶來的好處,都不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感受到。但我們現在就必須行動,否則為時已晚,未來的世代就得為我們的無動於衷承擔後果。

對國人來說,這意味著要做出同樣的承諾,確保子孫後代也有足夠的時間,來度過危機和規劃他們的未來。因此,我們盡力將政治的注意力集中在長期的挑戰和機遇上。

第三個主要挑戰是世界許多地區的政治兩極分化日益加劇。美國就是如此,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越來越大。同樣,在歐洲的部分地區,政治兩極分化已經擠掉了中間立場。科技促成了迴音箱、孤島和假新聞,並加劇了這些分歧。

政治兩極分化深具破壞性,因為它讓人們彼此對立,最終會破壞國家的團結。為了遏制這一趨勢,我們須要擴大公共空間,讓持相反意見的人也能加入。

在新加坡,為維護社會凝聚力,我們不會因少數人的利益而屈服於政治壓力。相反,我們採取包容性政策來團結所有國人。例如,我們已經採取措施,確保各住宅區住著各族居民,避免種族隔離,不讓種族和宗教分化我國。

我們的勞資政三方體制是加深凝聚力的另一種方法。政府、工會和企業不是隔著警戒線互相對抗,而是共同努力發展經濟,分享進步的成果。這使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危機。

當1985年經濟衰退來襲時,政府提議實行為期兩年的工資限制,並降低公積金繳交率。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是,工會領袖明白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並說服了工會會員。反過來,企業也在挽救就業方面發揮了作用。我們一起扭轉了經濟頹勢。我們的勞資政三方模式持續幫助我們度過困難時期,包括全球金融危機。

我們的包容性政策建立了一個獎勵和鼓勵與中間群體接觸的制度。這鞏固了我們的團結和穩定,但保持這一進程將是一項挑戰。在數碼驅動的經濟中,規模效益和範圍效益的提高,會加劇收入和財富差距。我國社會正在變得更加多樣化,無論是在需求和觀點方面,舊的差異將會改變,新的分歧也會出現——在富人和窮人之間,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以及在意識形態方面。

這就是我在幾個月前發起「群策群力,共創未來」對話會的原因。這是一種將不同背景、關注點和視角的人聚集在一起,以達成共同目標的治理模式。這也是為了拓展討論和辯論的公共空間。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從空談走向言行一致。

1/2
下一頁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2家銀行定存利率匯總!存這裡最划算!中國用戶能開這些銀行帳戶
2025年05月03日   •   6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5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4萬次閱讀
【GE2025】新總理效應 行動黨大勝 黃循財首次領軍受肯定
2025年05月04日   •   3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大選,中國朋友問:工人黨支持者那麼多,為何打不過PAP?
2025年05月04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滕沛源因美貌受不當關注 工人黨吁尊重女性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工人黨戰略「失准」? 辛苦耕耘的必爭之地直接拱手讓人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