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五年前在社交媒體面簿留下一則老樹的貼文,最近再度被傳播。(取自李顯龍面簿)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五年前在社交媒體面簿留下的一則貼文,最近再度被傳播。千年前中國古詩描繪的情景,和他五年前的心境和現在的國際局勢,竟然十分貼切。
李顯龍的帖子裡,是一張他拍攝的老樹,照片配文中引用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該貼文上傳於2015年1月30日,並配上中英配文。李顯龍在中文段落里寫到,這顆老樹是在新加坡貝雅士蓄水池上段拍下,當時「輝煌的晚霞凸顯出了這棵樹」,吸引力他的注意力。
不過當他仔細一看,卻發現這顆樹已是「傷痕累累」,看起來飽經風雨,樹皮開裂,並有白蟻的蹤跡。這一幕令他想到劉禹錫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李顯龍在文末表示,「下次再來,老樹可能不在了,不過,希望能看到新的樹苗。」
他也在英文配文中寫上詩句的英文譯文「Thousands of junks sail past the sunken boat by the shore, millions of trees spring forth from the dying tree.」
2015年1月是什麼時候?當時李顯龍的父親、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身體狀況不佳。在李顯龍上傳這張照片六天後(2月5日),李光耀因感染嚴重肺炎,入院接受治療,引起全國關注。同年3月23日凌晨,李光耀離世,享年91歲。
李顯龍在當時的情景下回憶起劉禹錫的詩句,說明這首古詩在他內心有著深刻印記。在感悟人生況味、預感將進入人生一大關口,感懷時局時,他引用劉禹錫的詩,寄託自己的情感。
劉禹錫的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於公元826年所作,是在回應之前白居易為他的遭遇抱不平所做的另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李顯龍的這段貼文,最近在一些新加坡人中流傳,觸動了一些人的心弦,也有人讚賞他對古詩的英譯準確。
《聯合早報》特約評論員嚴孟達29日就在專欄中點評李顯龍的中文段落「寫得頗有文采」,令他忍不住全文轉述;同時嚴孟達也引述友人,贊李顯龍對詩句的英文翻譯比起其他版本更為準確。
無獨有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月21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15次峰會上發言時也引用了同樣詩句。
習近平在發言中呼籲全球就冠病疫苗展開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加大G20在國際秩序及全球治理髮揮作用。
他在會上表示,中國積極支持並參與冠病疫苗國際合作,願同各國在開展疫苗研發、生產、分配等各環節加強合作。中國也將履行承諾,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
習近平在總結時引用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堅信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涅槃、煥發新生。
在面對個人的人生關口、疫情帶來的危機時,一首古詩在不同時空,勾起不同領導人同樣的感受與絕處逢生的意志。這正是文化給予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