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康國會答覆議員:到2030年,公立醫院床位將達1.5萬張

2024年04月19日   •   2223次閱讀

2024年3月6日,新加坡衛生部部長王乙康在國會答覆議員關於公立醫院擴容、醫療成本的問題,並通報了正在醫療系統中推行的重大改革。

以下內容為新加坡眼根據國會英文資料翻譯整理:

衛生部長(王乙康先生):謝謝主席。我將在大部分演講時間用來談談醫療方面的兩個緊迫問題:一個是醫院床位緊缺問題,另一個是醫療成本。然後,我將談談我們正在醫療系統中推行的重大改革,這將進一步解決這兩個問題。

畢丹星先生、洪維能先生和林志蔚副教授提出了綜合診所和醫院的容量和候診時間的問題。確實,在新冠疫情後,許多國家的情況都是如此。世界各地醫院的候診時間都在延長。

在新加坡,推高醫院床位占用率的原因是,新冠疫情後,病情複雜的老年人數量在增加,我們看到這一數字在激增。我此前向議會報告過,新冠疫情前後的住院平均天數從大約六天增加到七天,僅此一項,患者就增加了15%。這發生在人口快速老齡化的背景下,所以問題愈加複雜,並將成為長期挑戰。

畢丹星先生建議我們實時公開各醫院急診科的動態候診時間。這是可行的,但我們一直不願意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目前,救護車緊急救治已經有一個流程,即將需要緊急救治的患者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治療。然而,在急診室,40%的情況並非危及生命或並不緊急,但他們最終還是去到了醫院急診室。因此,我們擔心提供動態候診信息可能會適得其返地促使更多非急診病人前到醫院,使整體情況更加惡化。

我知道,對於一個病情嚴重的患者來說,要輪候多個小時才能獲得床位是非常不舒服和令人不安的。但請放心,即使病人正在輪候病床,醫院也會在患者到達後迅速進行分診,並對緊急情況開始治療。

洪維能先生提出了關於樟宜綜合醫院的問題,該問題也在《海峽時報》的一篇文章中有所報道。樟宜綜合醫院是一座老建築,只有四個救護車停靠位。因此,排隊等候的速度會相當快。【請參閱《衛生部長澄清》,官方報告,2024年3月6日,第95卷,第131期,書面聲明更正部分。】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限制因素。我們可以在救護車上進行分診。這只是什麼大問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重症監護室(ICU)的使用率、復甦室的使用率。如果這些科室滿了,我們會轉移救護車。救護車停靠位滿了,我們可以處理。表面上看起來很糟糕,但實際上,從運營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大問題。

林志蔚副教授建議增設更多的緊急護理中心(UCCs)。急診護理中心已經被證明是有用且有效的。我們還一直在使用「家庭醫生首選」計劃(GPFirst),尤其是在樟宜地區,這也是有用的,我們將繼續採取一切方法來緩解急診室患者的負擔。

為了更根本地應對這個挑戰,我們需要擴大醫療能力,彌補因新冠疫情而失去的時間。

自去年6月以來,我們新增了大約640張急診和社區醫院床位。這些病床構成了我們今天擁有的超過11,000張公立醫院床位。這就是我們的存量醫療資源 - 11,000張床位。我們計劃到2030年再增加4,000張床位。從現在到2030年,每年都會有新增的床位投入使用。

從今年到2025年,兀蘭醫療園將投入使用多達700張床位。2026年,盛港綜合醫院和歐南社區醫院預計將把非臨床區域改建成病房,預計將增加約350張床位。2027年,新加坡中央醫院的集合門診服務大樓將投入使用,預計擁有300張床位。2028年和2029年,重建後的亞歷山大醫院將逐步開放。2029年和2030年,新的東部綜合醫院園區預計將逐步開放。到2030年代初,屆時將會看到一家新的區域公立醫院竣工,我們已經著手開始這項工作。

我們剛剛在北部完成了一個項目,兀蘭醫療園。我們正在在東部建設另一個項目。我們也在中央地區擴建新加坡中央醫院。因此下一個新的公立醫院應該是在西部。我們計劃將其選址在新興的人口中心——登加鎮。它將與西部地區現有的醫院形成最佳互補。登加的新醫院將由國立大學醫學院衛生系統集群運營。

儘管有擴大醫療容量的計劃,但在考慮容量時,我們不應陷入「建設醫院」的思維定勢。我們有潛力在醫院之外,在社區中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並非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都需要在醫院接受重症監護和持續監測。許多病人需要的療養和康復,並能保證就近獲得醫療幫助。因此,我們為亞急性和康復病人建設了更多的社區醫院,為等待長期護理安排的病人提供過渡護理設施。

通過我們的努力,長期住院患者的數量有所下降。這些患者被界定為病情穩定可以出院,但是他們在等待長期護理期間一直住在醫院,並且住院時間超過21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長期住院患者。兩年前,在我們醫院系統中,每次大約有300名這樣的患者。現在,每次不足200名,但仍有改進的空間。

為了方便患者從急診醫院適當轉到社區醫院,我們還將進行以下政策調整,具體如下:

一、為社區醫院提供更多資金。急診醫院把合適的患者轉移到社區醫院遇到了一些阻力。為什麼呢?例如,某些診斷服務,如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某些更昂貴的藥物,如今在社區醫院得不到補貼。這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即這些患者正在康復,可能不需要這些干預措施。不幸的是,這意味著將患者轉移到社區醫院時出現了操作上的延誤。有些患者在醫學上已準備好轉移,但卻在等待覆診掃描檢查。他們應該立即轉移到社區醫院,並在那裡進行掃描。

患者或許會擔心,在轉移後,如果出現意外情況需要掃描,該怎麼辦?因此,他們堅持留在急診醫院,以防萬一。為了消除這種阻力,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們將允許更多診斷服務(如CT和MRI掃描)以及相關藥物在社區醫院得到資助。

更廣泛地說,我們還將社區醫院補貼框架與急診醫院的補貼框架統一起來。過去兩者是不同的。這樣,患者在住院期間,無論在哪種醫療環境下,都將鋒利相同的補貼,即50%至80%。通過這個改進,大多數社區醫院的患者住院帳單將會減少。

二、將居家病房(MIC@Home)作為主流服務。什麼是MIC@Home?這是一個試點項目,我們在患者家中設置虛擬病床,並邀請醫生和護士定期探訪他們,就像他們在醫院一樣。陳有明醫生、畢丹星先生、黃玲玲女士和佳馥梅女士已經提出或談論過這樣的計劃。

截止去年年底,已有2,000多名患者從這項計劃中受益。這相當於節省了約9,000個醫院床位的使用天數。經過幾個月的實施,我們確信這項計劃對患者很有幫助,並在緩解醫院壓力方面潛力極大。

因此,從今年4月起,MIC@Home將成為我們公立醫療機構的主流護理模式。因此,患者大可放心,他們在MIC@Home所支付的費用不會超過在公立醫院接受急診住院護理的費用。我們所有的醫院都打算將居家病房的價格定在與普通醫院病房相當或更低的水平。患者將得到補貼、醫保和醫藥儲蓄金的支持,這與實際住院治療並沒有區別。

對於林志蔚副教授的建議,我認為我們現在不需要為過渡到家庭護理提供激勵措施。更好的辦法,是將居家病房發展成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急性住院護理的主流模式。作為第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居家病房的服務能力,從2023年的100人擴大到2024年的300人,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規模。

三、鼓勵遠程醫療。一個典型的綜合診所就診者中,有40%是因為慢性疾病管理。去年,我們擴大了補貼範圍,並允許使用醫藥儲蓄金進行遠程醫療,用於慢性病管理。到今年下半年,我們還將把醫藥儲蓄金的覆蓋範圍擴大到預防性保健服務的遠程醫療諮詢,如定期健康檢查後的隨訪複查。這項措施涵蓋了綜合診所就診者的另外10%。

有了這項變化,在資金支持方面,遠程醫療與實體諮詢的待遇幾乎相同。唯一的區別是針對常見疾病的遠程醫療,即患者出現症狀,如咳嗽、感冒和發燒時。患者仍然不能使用保健儲蓄支付此類常見疾病的遠程諮詢。我們暫時擱置了這一點,因為許多人濫用這種遠程諮詢以獲取病假證明書,我們在這方面有所保留。因此,在我們考慮這一最終舉措之前,需要加強簽發病假證明書的紀律性。

以下是英文質詢內容:

The Minister for Health (Mr Ong Ye Kung): Thank you, Chairman. I will devote a large part of my speech to address two pressing issues for healthcare: one is the hospital capacity crunch; the other is healthcare cost. Then, I will talk about the major transformation that we are bringing about in our healthcare system which will further address these two concerns.

Mr Pritam Singh, Mr Ang Wei Neng and Assoc Prof Jamus Lim raised the issue of capacity and waiting times at polyclinics and hospitals. Post-COVID-19, indeed, this is the experience of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aiting times have gone up all around the world.

In Singapore, what is driving up hospital bed occupancy is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seniors with complex conditions post-COVID-19, and we saw a surge in the numbers. I have reported to the House earlier that average stay in hospital went up from about six days to seven days pre- and post-COVID-19, and that alone represents a 15% increase in patient load. This is happening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 rapidly ageing population, which compounds the problem and makes it a long-term challenge.

Mr Singh suggested that we provide dynamic waiting time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EDs) across hospitals publicly, in real time. It is possible, but we have been reluctant to do so, I think for a good reason. Ambulances today already have a process in place to ferry patients needing urgent care to the nearest appropriate hospital for priority treatment. However, at the EDs, 40% of cases are not life-threatening or urgent, but they ended up there anyway. So, our worry is that giving dynamic information may perversely drive more non-urgent cases to hospitals and worsen the overall situation.

I know it is very uncomfortable, very unsettling for a patient who is quite unwell to have to wait many hours for a bed. But please be assured that hospitals will triage patients quickly upon arrival and start treatment for urgent cases, even if the patient is waiting for a bed.

Mr Ang Wei Neng raised the issue of Changi General Hospital which was also reported in a Straits Times article. Changi is an old structure. It only has four ambulance bays. [Please refer to "Clarification by Minister for Health", Official Report, 6 March 2024, Vol 95, Issue 131, Correction By Written Statement section.] So, the queue will build up quite fast.

1/2
下一頁
16歲兒沉迷「特殊按摩」花光積蓄 父母怒揭按摩院誘未成年
2025年04月27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4萬次閱讀
老字號潮州肉脞麵攤主欲退休 擬以60萬新元售秘方  
2025年04月27日   •   4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鄰居洗地10次半夜敲佛 七旬翁受不了要賣房
2025年04月27日   •   3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行動黨華人新人秀淡米爾語 尚穆根贊:連印度人都震驚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滕沛源因美貌受不當關注 工人黨吁尊重女性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