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致力於打造一體化的電網基礎設施,這需要跨國合作和創新性的融資模式,此舉將促進亞洲清潔能源的發展,增強能源安全,推動經濟一體化,並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同時降低碳排放。

圖源:FACEBOOK
亞洲的燃煤電廠每年排放大約76億公噸二氧化碳,占全球碳排放的七分之一。新加坡氣候行動大使孟文能認為,簡單地關閉燃煤電廠並非良策,煤炭滿足了亞洲超過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仍有約1.5億人口未能獲得電力。此外,亞洲有超過530萬人從事與煤炭相關的行業,大多數燃煤電廠預計還能運行至少30年。孟文能提出,煤炭轉型應採取包容性措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關鍵途徑之一。
跨境合作是亞洲轉型的關鍵
孟文能強調,為了使可再生能源發揮真正作用,必須提升電網的互聯互通性和容量,加快構建東協電力網絡,東協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跨境合作,並引入創新的融資機制,以實現電網基礎設施的一體化。跨境電力貿易將為所有參與國家帶來益處,缺乏可再生能源的地區可以獲取清潔能源,電力供應商可以拓展市場,各國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供應提高能源安全。

圖源:FACEBOOK
「亞洲必須致力於實現綠色經濟增長和減排,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接近凈零排放。這一目標並非出於政治或經濟考量,而是為了規避最嚴重的氣候變化影響,這是順應自然的必然選擇。」
孟文能提醒,由於工業化、城市化、中產階級的擴大和農村電力需求的增長,預計亞洲將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90%,如果亞洲無法解決碳排放問題,全球將面臨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
新加坡已開啟眾籌計劃
亞洲在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實際投資仍顯不足,僅依靠政府融資無法彌補這一空缺。必須動員私人投資者的資金,以滿足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孟文能指出,亞洲每年至少需要1.1萬億美元(約合1.43萬億新元)的投資,才能有效推進低碳經濟轉型,但目前實際投資缺口高達8150億美元。
新加坡在去年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上宣布啟動名為亞洲轉型融資夥伴關係(FAST-P)的混合融資平台,以籌集高達50億美元的資金。自那以後,其他政府、多邊開發銀行、發展金融機構和慈善機構也計劃投入優惠資本。

圖源:FACEBOOK
孟文能表示,FAST-P將重點關注三個與亞洲轉型密切相關的領域:加速能源轉型項目,如淘汰煤炭、加強可再生能源替代和電網設施;投資於脫碳項目,如電動汽車、廢物和水管理;以及開發一個專注於難以減排行業(如航空、航運、鋼鐵和水泥)及新興低碳燃料(如氫氣和氨)的行業轉型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