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曾瀕臨絕種黑脊葉猴未來15年數量翻倍

稀有的黑脊葉猴。(圖:洪慧芳博士)
研究顯示,稀有的黑脊葉猴(Raffles Banded Langur)正從絕種邊緣逐漸重生,預計未來15年在本地的數量將倍增到150隻以上,並會在2071年達到約244隻。
黑脊葉猴也被稱為印尼葉猴或萊佛士葉猴,是新馬特有的靈長類動物。這個物種曾一度被認為在我國瀕臨絕種,目前被列為嚴重瀕危動物。
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和萬禮自然保育基金聯合發表聲明說,新加坡和英國的研究人員聯合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本地的黑脊葉猴數量正緩慢增加,而且有望從目前的75隻增加到48年後的244隻。
這個結論推翻了上世紀90年代的研究結果。當時的研究顯示,由於棲息地被破壞,黑脊葉猴可能會在40年內滅絕。
參與研究工作的保育工作者洪慧芳博士指出,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只要採取正確的保護和管理措施,就能把一個物種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拯救回來。
不過她也坦言,雖然在保護黑脊葉猴方面進展令人鼓舞,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保護剩餘的棲息地。
此外,研究人員也強調,儘管研究得出積極的結果,但如果黑脊葉猴的死亡數量略微增加,可能導致未來 50 年的葉猴數量減少。
本地和馬國多個組織和機構在2016年就成立了研究小組,探討如何保護黑脊葉猴,組織成員包括我國國家公園局、本地大學學者和志願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