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教育部希望在這個階段為每個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課程的設置上,更是期望幫助所有孩子發掘潛能。可以說讓學生自信是新加坡小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讓學生充滿自信也就是培養學生堅持不懈、認識自我、處事果斷,並會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精神。與此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也不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協作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
新加坡的中學有這樣的一門課名叫Social Studies,這個科目主要是談到歷史上的一些國際及新加坡的社會事件、有過的種族衝突,期許新加坡的孩子能吸取前人的教訓,了解追求一個種族和諧社會的必要性。
在作業部分,老師會要求學生對不同的觀點提出質疑,並給出自己合理的解釋。
培養團隊精神
在新加坡,從小的教育就是激髮型教育,而不是灌輸式教學。這一點完美體現在學生與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比如,學校會要求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團體,共同探討一個問題,可以是國際熱點也可以是社會調查。
在實踐中學習,為了解決問題,每個人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在這過程中不斷提問、反思並堅持下去。

公民意識的培養
舉個例子,新加坡部分學校會組織學生參加游泳比賽。比賽的規則是所有學生都要參加,每一個學生游一圈後自己去拿一個橡膠圈,能者多勞,最後橡膠圈多的班級獲勝。
這其實就是一個誠信和團隊意識的訓練,每個孩子按自己游的圈數拿橡膠圈,老師完全不會監督。
新加坡小學教育階段
1.學前到小學一年級:選擇小學
2.小學四年級(分流制度):選擇科目組合,學生將參加校內分班考試學校將依照成績,建議學生修的科目組合。家長將填寫一份表格,選擇孩子所要選修的科目組合
3.小學六年級:學生依照校方決定的科目組合修讀課程,在小六結束時參加小六會考,根據成績決定中學去向。

教學內容
課程科目
課程科目除了我們熟悉的語文、數理等,藝術教育是包括其中。這些精心設計的課程,不僅會給孩子教授紮實的基礎知識,還會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
知識技能
學生通常以專題作業的方式掌握知識技能。學生運用習得的技能,通過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清晰展示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的能力!
品格發展
通過日常互動和學校安排的各類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品格發展,這類學習體驗的目的主要是給孩子灌輸健全的價值觀。品格與公民教育以及課程輔助活動可以為孩子提供許多學習機會,培養他們受用一的品德、技能以及社會責任感。

教學方式
班會交流
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塑造好孩子的品德與個性,新加坡有些小學每周會留出一部分時間作為班會時間,讓師生進行更好的互動,老師借這個機會和孩子溝通交流。
課外活動
為了鼓勵學生走出課室,每一所學校都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其中包括:體育活動、制服團體、視覺和表演藝術、學會和社團等。這些課外活動由學生自由選擇,但要求必須按時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