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新加坡都做什麼職業?能賺多少錢?

2018年08月23日   •   11萬次閱讀

新加坡幾乎完美的生活環境

吸引了很多外國人來到這裡工作

比如歐美人

日本人

韓國人

印尼人

馬來人

泰國人

當然,中國人還是其中

占比重最大的人群之一

牛車水鄉音滿街

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這裡

奮鬥在各行各業

關於工作,很多人詢問這方面問題:

「在新加坡,哪些行業中國人最多?

這些行業的收入如何呢?」

椰子整理出了這篇帖子

打算來新加坡工作的椰友們

也可以參考看看哦

外勞

新加坡有100多萬的外勞

占據非居民總人口的近一半!

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國人

具體多少是沒有官方數據的

但是大家心中有數

工作準證的持有者

大多從事的是非常辛苦

但是小島發展必不可少的工作

比如搬運工、建築工

修理工、工廠操作員、船廠製造工等

還有家政服務、餐館工作人員等

因為6天工作制,工時長

加班,輪班夜班制度等

本地人不願意從事這些行業

但是這些外勞不必可少

請你想像一下

如果沒有了這些外勞

堆積成山的垃圾沒人收

建築工地停工,東西壞了沒人修

小島會變成什麼樣?

新幣堅挺,外勞的薪水換匯回去

基本上可以堪比二線城市小白領

但是,這都是血汗錢和辛苦錢

WP持有者沒有申請PR權限

除非一些極其特殊的情況

否則這類人群移民難度係數十分高

平均月薪:S$1500左右

移民難度:基本不可能

餐館經營者

因為新加坡華人多

中國菜是最符合他們口味的

所以中國飯店也很多

其中不乏那些知名中國名牌

小龍坎

海底撈

香天下

(咦怎麼都是火鍋)

咳。。。

不小心暴露了本椰的口味

也有很多中國人

在小販中心開檔口

生意也很紅火

麻辣香鍋

雜菜飯

西安菜

在新加坡開飯店只要口味不出錯

一般都會挺受歡迎的

不過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而且這裡這麼熱

飯店又是個綁人的勤行

椰子也給大家出個攻略貼

發現在小島開飯店創業真的不容易

椰友共勉:在新加坡想辭職創業?先來看看開個小餐館/網店/咖啡館需要多少錢!

平均月薪:

看經營情況,做的好月入過萬不是夢

移民難度:中等

IT工程師

IT業在新加坡是一個

非常炙手可熱的行業

而且人才非常稀缺

來新加坡做IT的中國人

一般都是SP/EP持有者

當然這個工作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基本上IT從業者的教育水平

和素質都比較高

需要有靈活的頭腦

和很強的抗壓能力

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技術

身體素質也是必備的

因為需要長期熬夜加班

而且還必須不斷學習

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

所以說起來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想要拿高工資

一定需要非常強勁的實力

平均月薪:S$5000起

移民難度:容易

電子產業

電子產業是新加坡的重要經濟支柱

全球十分之一的晶片

以及40%的硬碟媒體都產自新加坡

電子行業也是新加坡

最「吸金」的行業

吸引了很多外商投資

也就意味著從事電子行業

收入也是比較高的

新加坡要打造「智慧國」

就需要非常多電子行業的人才

而本地人才稀缺

所以政府向中國這個鄰居

「進口」了大量電子從業者

so在中國留學生圈

3E就是比較夯的選擇了

畢業了進入職場後移民也較為順利

(也要看個人情況)

平均月薪:S$5000起

移民難度:容易

華文老師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

所有學校的學生

都需要學習英語和母語

並且通過考試

所以華文老師在這裡特別吃香

中國人的母語本來就是華語

很多人剛從中國過來

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

最容易也最快上手的,就是教華文

而且新加坡近幾年發展重點之一

就是教育領域,要增設很多幼教中心等

真的是非常缺華文教師

同時,這個行業競爭也很激烈

如果你想要在這個行業

做出一點成績

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除非是華文補習機構

否則入職也需要相關資格證

可能需要再深造

平均月薪:S$3000左右

移民難度:中等

中介

新加坡有很多中介

比如勞務中介、留學中介

和房屋中介都是中國人在做的

這個行業可以說

是專門為服務小島廣大中國人群

衍生而出的

勞務中介

不像是SP/EP的持有者

很多人是公司直招的

WP持有者一般來說通過中介來島

勞務中介作為僱主和雇員媒介

很多公司上至老闆下至員工

也都是中國人和新移民

房屋中介

租房買房在新加坡

那也是毋庸置疑的剛需

尤其,最近新加坡成為了

全球富豪的投資熱門地

低稅,保密性高,環境好

房產投資占有一席之地

也不乏中國富豪需要此類服務

留學中介

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本來就很多

近幾年留學趨向於低齡化

因為這裡的雙語教育

讓很多低齡小留趨之若鶩

加上新加坡本來就是少有的

有低齡留學體制的國家

而且,新加坡政府剛開放了留學生

申請綠卡的新渠道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