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身反對陣營的陳清木(左)和國務資政吳作棟是認識60多年的老友。(曾慶祥製圖)
作者
沈澤瑋
93歲的馬哈迪證明年齡只是數字,沒有什麼難得倒老人。
這股老風也吹到新加坡來了。

(海峽時報)
比老馬小15歲的陳清木醫生上周五宣布另組政黨,正式宣布自己重出江湖。2011年總統選舉飲恨的傷口還沒有痊癒,2017年保留總統制又徹底粉碎他的總統夢,心有不甘的木叔這一次勢必開足馬力,往國會之路全力挺進。
老友鬼鬼:陳清木組新黨挑戰行動黨 吳作棟很尷尬
78歲的陳清木執意另組新黨挑戰行動黨,最尷尬的應該就是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

很「麻吉」。吳作棟的77歲生日慶宴邀請了陳清木出席,兩人還舉杯祝賀。(吳作棟面簿)
全國人民都知道,兩人老友鬼鬼,認識60多年了。2014年,老吳動前列腺手術,留院時只見了三名直系家庭成員以外的訪客,其中一人就是陳清木。去年11月,老吳的自傳正式發布,木叔也到場恭賀。老吳慶祝77歲生日,也請木叔參加。
除了年齡相仿,兩人的出身也相似。能說流利的英語和福建話,但都不諳中文,兩人都是窮苦家庭長大,但都讀上萊佛士出院。老吳在1976年就進入政壇並逐漸站穩步伐,之後在1980年引薦木叔入黨參選。

2001年,時任總理吳作棟(右二)到亞逸拉惹選區為人民行動黨候選人陳清木醫生(右一)助選。(聯合早報)

2005年12月23日,亞逸拉惹區慶祝成立25周年晚宴,時任國會議員陳清木(中)贈送紀念品給國務資政吳作棟後,在台上緊緊握手。吳作棟對居民說,他和陳清木相識超過50年,既是老同學,也是多年的好朋友。(聯合早報)
2005年,在陳清木所主管的亞逸拉惹選區的一個晚宴上,吳作棟積極肯定這位老朋友的表現:
「我向人民行動黨推薦他。他經過行動黨嚴格篩選後,在1980年代表行動黨參選,而且贏得漂亮。」
「清木非常勤奮,在國會內外都敢言。他很有熱忱。福建話,我們說,『有料』(福建話念Wu Liao,不是「無聊」hor)。」
現在,有心人士想看到的一場政治大戲是,老吳和「有料」的老友合體組成「新加坡版希盟」力拚行動黨。對此,老吳毫不含糊地表忠誠:「一秒都沒想過(加入反對黨)」。現在看到老友公開和自己仍在效勞的體制徹底決裂,不知老吳心中作何感想?
兩老友為「為人民服務」一說過招?
2019年開始才沒幾天,兩人似乎就在「為人民服務」這個點上過招。木叔在2018年12月31日宣布「掛起聽診器」,告別近50年的行醫生涯,從服務病患轉為服務人民。2019年1月2日,老吳在面簿上意有所指地說:
「新舊政壇人物都偏好使用『為國服務』這句口號,但依我對世界各地政治人物的觀察,包括我國在內,請恕我質疑這是否是他們真實的意圖。」
隨著木叔宣布與行動黨前幹部組「新加坡前進黨」,這一對老友的友情恐將面臨更大的考驗。打選戰的時候,私人交情和政黨競爭能劃分得那麼清楚嗎?有意思的是,兩人雖然分屬不同政黨,但想東西還是想到一塊兒去——都想當「國師」。
兩位78歲老人都想當「國師」
在木叔的組黨宣言中,他再次提到在有生之年要培養「為國為民」的國會議員。陳清木說:
「我已78歲了,只有很短的時間去培養有心從政,為國為民的未來國會議員。我們要維護一個真民主,正確價值觀,以民為本的新加坡,而且必須保持自由選擇及無畏發言的精神。」

(海峽時報)
向來敢言的木叔不是第一次提說要導師了。他早在去年12月一個公開演講中就透露,很樂意栽培有意從政的人。紅螞蟻在《陳清木將成反對派聯盟召集人?》這篇文章中曾引述木叔的話說,
「我會教他們打贏選戰的藝術……我希望能當一名導師。我有知識、有信息。我知道新加坡是怎麼運作的。」

(聯合早報)
老吳同樣也想給後輩傳授幾招,他的抱負還更遠大一些,他要栽培我國第五代領導班子。去年底在自身傳記《高難任務》的一場對話會上,老吳透露他始終放不下的牽掛:
「我希望可以多活10年,幫助第四代領導班子引進新血,組成第五代領導班子為接棒領導新加坡做準備。」
「我要做的最後一件事是確保我們能組成一支第五代領導班子,使新加坡在未來二三十年里有優秀的政治領導人。在那之後,我應該不在了。」
陳清木要教人當國會議員,吳作棟要培養第五代領導班子
一個要教人當國會議員、一個要培養第五代領導班子,層級和格局立馬見高下。當然啦,一個當過總理,一個只是后座國會議員,見識和格局當然不可相提並論。兩人都想當「國師」,誰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先看看木叔的威風史。
他在反對黨少得可憐的新加坡國會裡長期分身扮演「反對黨」的角色,辭鋒犀利、見解獨立。這位敢言議員為民請願的成果還不少,包括成功爭取到星期天和公共假期在組屋區停車場免費停車;讓國人用公積金支付大專學府學費,以及確保重組醫院有足夠的C級病床等。

2011年9月3日,僅以0.34個百分點的微差落選民選總統的陳清木於早上乘開篷雙層巴士,到全島25個地點謝票,受到國人熱烈的歡迎。(海峽時報)
他還曾公開反對教育分流制的政策,以及不顧黨督約束,投票反對官委議員制而接到黨督的警告信。在引進外國人才的課題上,他公開和行動黨唱反調,不主張在經濟衰退時提倡引進外來人才,而是要先為新加坡人設想,結果引來李光耀的批評。在從政期間,他也領導過民意處理組,及擔任過市鎮理事會和政府國會委員會的主席。
木叔的特點是「出身體制又反體制」
從這個長長的履歷看來,鄉村醫生要當指導國會議員的「國師」還是「夠料」的。特別是,從1980年開始參政至2005年的26年間,木叔參加過六次大選,次次都以七八成的高票當選。2001年,這位「票王」最後一次捍衛亞逸拉惹區還一舉橫掃拿下88%選票。
不過,就像紅螞蟻在《陳清木將成反對派聯盟召集人?》一文中分析指出,不管木叔個人魅力有多大,他六次參選大選都在行動黨旗幟下作戰。如果要指導新人如何當一名好的國會議員,那麼工人黨前秘書長劉程強還更具資格。劉程強完全與行動黨品牌沒有瓜葛,還要時時預防被突襲,可謂身經百戰。
比較不同的是,木叔對外宣示的是一種相對更開放包容的態度,只要理念契合就來者不拒,對那些有意從政,沒有被行動黨看上,又看不上其他反對黨的人來說,木叔「出身體制又反體制」的特點可能更具吸引力。但如果在下屆選舉中全軍覆沒的話,這吸引力就會打折。
老吳任總理14年,實戰經驗具傳承意義
那老吳呢?一頂帽子就壓死人——新加坡前總理。
在外交上,老吳擔任總理14年期間,期間與馬哈迪多次在水供、白礁、填海、丹絨巴葛火車站、彎橋等雙邊議題上正面交鋒,面對老馬的刁難絲毫沒有示弱,這種「實戰」經驗具有一定的傳承價值。老吳就公開指出,馬國派遣官方船艇侵入新加坡海域,實際上是重複過去白礁糾紛所採取的伎倆。

2015年9月,吳作棟在馬林百列集選區走基層,為選舉拉票。(海峽時報)
老吳打選戰的經驗肯定不輸陳清木,在介紹自傳的一場對話會上被問及政治生涯的高潮時,老吳想到的是2001年那場大選。當時行動黨在他帶領下,以75.3%的高得票率蟬聯執政。
此外,他也成功說服各方,推出了政治難度頗高的保健儲蓄(Medisave),為他建立了衛生改革者的名聲。他提倡建設「優雅社會」的社會議程以及為樹立有別於李光耀的協商式政治領導作風,也給人留下印象。
接下來有多少位「資政」濟濟一堂?
只不過,隨著第三代領導班子的老將逐步讓位給第四代,好些第三代元老有可能將順勢晉升為「國務資政」,這麼多「資政」濟濟一堂會不會太擁擠了?3月內閣調動後,形勢相信會更明朗。

為第四代領導班子問題,兩代總理在面簿上隔空過招。(檔案圖)
蟻粉應該還記得吧,2017年底,老吳在面簿發表的新年隨想中提出,應在六到九個月選定未來總理,引起輿論一陣譁然。16位第四代政治領導班子成員在幾天後罕見地發表了聯署聲明,表示在適當時候從團隊中推選領導人,似乎有意回應老吳說:不急,我們不急,您也無需急。
李顯龍總理在那之前也曾隔空回應老吳說,團隊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選出最合適的領軍人,「資政是以只需要旁觀(watching)事態進展,無需負責具體落實的便利條件提出看法。」(Ouch,帶刺啊。)
還有一個問題是,來屆大選老吳還會不會繼續代表行動黨出征呢?按理說他還年輕,第一任總理李光耀最後一次是以88歲高齡參選,老吳80歲都不到呢。
都說年齡只是數字,沒有什麼是老政治人物做不到的。分別在於,老了被人當草,還是當寶?

老當益壯。陳清木(左三)和吳作棟(左四)及其他友人一起打高爾夫球。兩位老友都想當「國師」,就看哪一位被人當寶。(陳清木面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