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新加坡的食物味道那麼迷,原來都是因為這些香料

2019年02月10日   •   4萬次閱讀

熟悉新加坡的朋友都知道,

這是一個有多元種族和文化的國家。

類似的,新加坡的食物,

也是融合了不同文化的產物,

味道以飽滿複雜的酸、甜、辣味為主。

這些味道的背後,

隱藏著很多特別的香料。

喜歡與否,見仁見智,

但香料無疑構成了東南亞飲食文化的精髓。

從香茅,九層塔到咖喱葉,

與新加坡建國五十幾年的歷史相比,

這些香料的歷史要久遠得多。

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新加坡常用的

天然香料以及代表食物。

那些美味背後的香料們

1 香茅 (Lemongrass)

香茅 主要產地為斯里蘭卡、菲律賓和印尼。它的味道甜香,有檸檬的氣味,所以也被稱作檸檬草。除了作為食品香料,還可以驅蚊蟲,對皮膚和指甲有益,對治療發燒、感冒也有幫助,還可做成精油。

在新加坡,香茅常被越南和泰國餐館用來做香茅雞。雞肉佐以香茅烤制,清香可口。

2 咖喱葉 (Curryleaf)

咖喱葉 又叫九里香,原產於印度。因為有咖喱的味道,因而得名。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咖喱粉其實是多種香料,包括薑黃粉,辣椒等材料的混合物。咖喱葉與咖喱粉不同,也並不一定用於每一種咖喱的製作,有咖喱葉的料理會偏辣。咖喱葉的功效包括抗氧化,護肝明目。

常見的帶有咖喱葉的菜肴當然是各色印度咖喱,原料用蔬菜,魚肉,羊肉,雞肉等烹制而成。

3 九層塔 (Basil)

九層塔 也叫羅勒,始於5000年前的印度,現在是義大利菜和南亞菜的重要原料。九層塔葉子有種強烈的類似茴香的氣味。九層塔可以作為中藥使用,治療跌打損傷和蛇蟲咬傷,也是強大的抗氧化劑。

正宗的越南牛肉粉少不了這種原料,有的直接加在粉里煮;有的作為配菜,依據個人喜愛添加在熱湯里。

4 亞參果 (Tamarind)

亞參果 可能大家不熟悉,但它酸爽的味道應該很多人都記得。東南亞之外,亞參果也被稱為酸角,羅望子。亞參果源自印度,現也產於中東國家、泰國與中國南部。在中國,亞參果常被做成甜品蜜餞。

馬來西亞檳城的亞參叻沙這幾年在新加坡越來越火,以魚肉、亞參果、辣椒熬煮,佐以蝦膏羅勒,曾被CNN評為全球第七的美味食物。亞參果味酸、甘,性涼,能清熱解暑,消食排便。

5 薑黃 (Turmeric)

薑黃 喜歡印度菜的人一定不陌生。薑黃是印度咖喱粉的重要材料,嘗起來味苦而辛,帶點土味。薑黃產自印度,可作藥用,性溫和,行氣破瘀,通經止痛。除此之外,薑黃也是常用的染料

黃澄澄,顏色鮮艷的印度黃姜飯就用到了薑黃,也因此而得名。下次去吃印度餐選擇白飯還是黃飯時,不要忘了試一試哦。

6 豆蔻 (Nutmeg)

豆蔻 常見於東南亞、澳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是常年生木本植物。豆蔻果仁可用於食品、菜肴的調味,也可製作香精油。東南亞的豆蔻膏是治療蚊蟲叮咬的聖品,也是新加坡的常見手信之一。

豆蔻味道清甜辛涼,常被用來製作甜品糕點

7 斑蘭葉 (Pandanleaf)

班蘭葉 源自馬來西亞,有一種十分獨特的天然芳香味,能讓食物增添清新、香甜的味道。斑蘭還可用作天然食品色素,富含抗氧化成分,有消暑、安神、鎮定的功效

斑蘭葉是東南亞料理與糕點的常用材料。在泰國餐廳的斑蘭雞,用它來包,然後油炸,味道芳香。

8 叻沙葉 (Laksaleaf)

叻沙葉 產自越南,也叫越南香菜。在越南料理里常會將叻沙葉加在春卷里食用。叻沙葉味苦、辛,可解毒消腫

在新加坡會以切碎的叻沙葉來煮新加坡叻沙的香辣湯底。

9 小豆蔻 (Cardamom)

小豆蔻 原產自印度,與豆蔻完全沒有聯繫,是一種草本植物。小豆蔻因產量少,對生長環境要求高,耗人工,僅次於香草莢和番紅花,是世界第三昂貴的香料。小豆蔻味道辛辣微苦,有治療暈車、失眠、口臭等功效。

在新加坡,單獨烹制的小豆蔻菜肴較少,但小豆蔻和孜然,豆蔻,胡椒一樣,是印度混合香料馬薩拉 (masala) 中的重要原料,後者常被用來烹制印度菜肴中的肉食、蔬菜和茶飲料。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