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因為名字而被我們誤會過的新加坡美食

2018年05月12日   •   2萬次閱讀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如其名

有一定道理

但也不絕對

比如在新加坡

就有不少美食因為名字沒起好

導致無人問津

今天皇后就給大家盤點一下

那些因為名字誤會而容易被錯過的地道好料!

1. 蘿蔔糕

這是一道在新加坡大小食閣、巴剎隨處可見的食物

而且算是主食

光聽名字你可能會零好感

尤其是從小不愛吃蘿蔔的

但這其實根本就是個誤會

首先這裡的蘿蔔糕和國內也叫「蘿蔔糕」的甜品毫無關聯

它有點類似炒年糕

在潮州方言中被稱為「菜頭粿」

其次這是一道炒菜

裡面不含小白兔愛吃的胡蘿蔔

它的主要食材米粉和白蘿蔔

將米粉和白蘿蔔絲混合、蒸熟、切成小塊

然後和蒜、雞蛋和菜脯一起烹炒

鮮香入味、非常好吃

2. 蟹肉棒

蟹肉棒最容易被誤會的原因正式因為這個名字

既然名字里有「蟹肉」

吃起來似乎也有點海鮮蟹的口感

嗯,肯定是蟹肉無疑

錯!

皇后打假團正式出擊

市面上常見的蟹肉棒

其實是魚肉做的

它由搗碎的魚肉混合澱粉調製

因為外觀長得像雪蟹而得名

儘管如今冷凍蟹肉棒的包裝上早已標明真身

不少顧客卻還是會誤會

畢竟那麼低廉的價格

怎麼可能買到真正的蟹肉呢?

3. 象拔蚌

作為名貴的菜肴

象拔蚌一直是高級餐廳的常客

但也曾因為名字和外觀

讓人產生過不少誤會

其實象拔蚌又名皇帝蚌

學名為太平洋潛泥蛤(Panopea abrupta)

是已知最大的鑽穴雙殼類軟體動物

只是因為其外形長得很像大象的鼻子

尤其當它尋覓食物時便伸展出來

形狀宛如象拔一般

而被人們稱為「象拔蚌」

咱們是海鮮喔

和大象沒有一點關係呢~

(附一張有點污的圖)

4. 田雞

關於田雞

這個梗類似於高中物理老師的

「鉛筆不是鉛,河馬不是馬」

外國人可能不了解

乍聽會誤以為是一種家禽

但咱這種從小開始吃的

也就沒什麼好解釋的了

田雞又叫虎紋蛙

個頭長得魁梧壯實,有「亞洲之蛙」的美稱

在新加坡最為著名的

應該就是夜宵招牌——田雞粥了

5. Ayam Penyet 鐵錘雞

鐵錘雞是新加坡人對Ayam Penyet的叫法

這其實是一道印尼菜

先用十幾種香料將雞腿肉腌制後

再放入熱騰騰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色

然後再用錘子把炸雞腿的雞肉和骨肉分開

使肉質變得非常的有口感

Penyet就是「壓碎」的意思

將炸雞腿壓碎後

把裡面的熱氣散發出來

吃起來也比較容易

印尼人喜歡用手吃飯,

壓碎後比較方便進食

6. Bak Kut Teh肉骨茶

肉骨茶算是新加坡的網紅菜肴之一了

看一看松發門口的大排長龍就知道

它在遊客心中的打卡地位有多高

不少標榜「詩和遠方」的旅行博主

動不動就說「沒吃過肉骨茶,別說你去過新加坡」

攤手

肉骨茶不是茶,而是豬骨燉湯

名稱的緣由是發起人肉骨茶創辦辦人的名字林文地

賣肉骨湯的他被稱為「肉骨地」

而福建話的地和茶發音相似

因此後來逐漸演變為大家口中肉骨茶

不過鹹淡適宜

藥材熬煮後還有滋補的功效

確實是一大美食~

說了這麼多

身在新加坡的可曾真正嘗過以上這些容易被名字誤會的美食?

話說 「唯美食與愛不容辜負」

既然都解釋清楚了

不妨抽空去嘗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