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更多企業在冠病疫情期間通過慈善、志願服務和倡導活動來回饋社會。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公布的2021年企業行善調查報告顯示,儘管企業的慈善捐贈額中位數從2017年的3千元,減少到1千元,但在這期間行善的企業增加了百分之15;參與義工活動的員工也增加了百分之25。
調查顯示,更多企業在冠病疫情期間通過慈善、志願服務和倡導活動來回饋社會。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公布的2021年企業行善調查報告顯示,儘管企業的慈善捐贈額中位數從2017年的3000元,減少到1000元,但在這期間行善的企業增加了15%;參與義工活動的員工也增加了25%。
「中心去年5月到9月間,對大約1000家企業展開的調查報告發現,在這段期間更大力行善的企業中,有23%是在疫情期間業務表現良好的公司,尤其是來自金融和保險、以及資訊通信領域的企業。」
中心的樂善公司副主任林素妃說,把行善融入業務之中的企業達到66%。除了捐款,企業也把行善方式擴大到實物捐贈、提供公益服務和展開倡導活動。
不過,調查顯示,只有14%的企業認為在回饋社會方面,做得不錯。
林素妃指出,半數企業沒有定期行善,而百分之84的企業在財政年開始前仍未決定回饋社會相關的預算。
「我們曉得許多企業受到疫情衝擊,但這不意味著這些企業不能以創新方式為社會作出貢獻。除了倡導和實物捐贈之外,企業也可以通過包容性的招聘方式,提供就業機會。業者也可以同社會企業合作、或向可持續性來源進行採購。企業一般不是不想行善,而是不知道從何下手。因此,我們正同新加坡群策群力企業宗旨行動聯盟的成員共同設計和制定企業社會責任的全國框架和藍圖, 幫助和鼓勵企業為社會作出貢獻。」
有關框架和藍圖預計在明年1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