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野生動物貿易監測網絡報告發現,若監管機構不加強審查和管控,在大馬和新加坡蓬勃發展的海參和魚鰾的線上貿易,以及大量的國際販運活動,將危及有關物種。
「TODAY」網站報導,非政府組織Traffic發布的《大馬和新加坡海參和魚鰾線上貿易的快速評估》報告,指在2020年6月至7月期間的11天內,該組織監控馬新30多個網站時,發現逾5000公斤待售的海參和魚鰾,包括一些中度至高度保育的物種。
該組織提及,所監控的線上貿易是合法的,但有幾種受威脅的物種和國際監管的海參和魚鰾物種在線上出售。
「雖然海參和魚鰾是大馬和新加坡最流行的兩種海產品,但它們在東南亞的線上交易,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報導或了解。」

海參(圖:檔案照)
調查發現,33個網站的339則廣告和帖子,提供了至少5547公斤的海參和魚鰾,而貨物數量可能比記錄的大很多倍,因為一些網站聲稱他們可每月提供大量海產,如兩個網站的賣家表明,他們能供應4100公斤海參,即每月2300公斤和每周100公斤。
該報告也提及,在2015年至去年,全球至少緝獲9萬2000公斤海參,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而大馬是通報緝獲海參數量最多的前5個國家;有跡象表明,新加坡和大馬是非法海參貿易的過境國或目的地國。
報告建議馬新當局對海參和魚鰾貿易進行線上線下監測,並引入追蹤系統,驗證市場上只供應合法和可持續的產品,另對被查獲的產品進行基因分析,鑑定物種範圍及貿易對有關物種可能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