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工商協會和社會企業永續生活研究所聯合發起的「舊電子產品再生計劃」日前在線上啟動。活動為期6個月,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旨在提高民眾環保意識,應對日益嚴重的電子垃圾問題。

活動期間,主辦方推出直播活動,示範如何維修不同類別的電子產品,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系列介紹電子產品零件、材料等的科普視頻。主辦方還設計了互動環節,邀請民眾對廢舊電子產品進行升級或維修,優勝者將獲得現金獎勵。實體電子產品維修站也將在幾個月後建成。
電子垃圾隱藏著巨大的健康和環境風險。據統計,新加坡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超過6萬噸,但電子垃圾回收率一直不高,2020年電子垃圾回收量僅1400噸。永續生活研究所創始人斯瓦米內森表示:「要教育公眾如何處理報廢的產品,鼓勵他們通過維修和再利用來延長產品壽命。」
今年7月起,新加坡電子垃圾管理系統正式啟動。根據「製造商延伸責任」框架,新加坡要求製造商或進口商,負責回收和處理這些受管制電器與電子產品的廢棄物。如果供應的受管制電子產品超過一定重量,需承擔回收處理費用;占據的市場份額越高,需支付的費用就越多。政府還與德國環保集團歐綠保合作,在全國設置回收點和回收箱,對相關電子產品進行回收處理。
目前,在新加坡的超市、購物中心、社區俱樂部等一些公共場所,專門用於回收電池、印表機、手機、電腦等電子垃圾的白色回收箱隨處可見。民眾可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掃描回收箱上的二維碼,上傳即將投進去的電子垃圾照片,即可賺取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兌換成代金券,用於支付網約車、外賣、共享單車等費用。應用程式還可以幫助用戶定位附近的電子垃圾箱位置、查看近期回收活動等。
歐綠保集團還將和新加坡各市鎮理事會合作,每季度在社區組織電子垃圾回收活動,並將收集的電子垃圾送到有執照的電子垃圾回收商處進行處理和重新利用。
電子產品零售商也在新加坡電子垃圾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規定,面積在300平方米或以上的電子產品零售商必須在店內設置回收點。民眾購買了新的電子產品後,不管舊有產品是什麼品牌、在何處購買,都可以將其交由零售點進行回收處理。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