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雲舟
新加坡陸軍上個月初在克蘭芝軍營展開試驗,試驗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僅限於運載物品,第二階段則將調高無人車行駛速度,並試載人員往返克蘭芝第二和第三軍營。無人車將沿著指定路線提供接駁服務,讓使用者前往醫療中心等站點。路線全長約5.5公里,共設10個站點。
新加坡武裝部隊展開為期一年的無人駕駛車試驗計劃,用無人車接載物品和人員。這項技術將讓武裝部隊更好地利用人力資源,並節省行政運輸作業的時間。
陸軍和空軍部隊與國防科技局聯手合作,利用現成的商用無人駕駛車技術,開發可兼載物流資源和人員的無人車。
陸軍上個月初在克蘭芝軍營展開試驗,試驗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僅限於運載物品,比如將個別單位進行訓練所需的水桶、冰塊和桌椅等用具,從克蘭芝第三軍營載送到克蘭芝第二軍營的訓練場地。目前這類任務由多用途軍車或手推車完成。

武裝部隊展開為期一年的無人駕駛車試驗計劃,用無人車接載物品和人員。(梁麒麟攝)
有了無人車系統,使用者可按需求編排載送服務,減少延宕。當局也將研發手機應用,方便召用無人車。
今年下半年展開的第二階段則將調高無人車行駛速度,並試載人員往返克蘭芝第二和第三軍營。無人車將沿著指定路線提供接駁服務,讓使用者前往醫療中心等站點。路線全長約5.5公里,共設10個站點。
目前,陸軍和空軍各有兩輛無人車參與試驗計劃。
國防科技局陸軍系統署高級項目經理程禮健(35歲)說,試用中的無人車與商用無人車的作業方式大致相同,車上都會有一名安全操作員隨行,無人車也不會自行偏離預設路線。
此外,無人車配有傳感器,具備自行導航和防止相撞等功能。車上也增設其他安全措施,如緊急剎車按鈕。操作員可通過無人車管理系統,實時密切監控無人車。系統也能通過演算法,優化行駛路線。
程禮健說:「我們要探討的功能之一,是無人車的自主能力足不足以讓它在軍營的密集環境中行駛,以及無人車應對軍營里不同路況的技術有多完善。接下來我們也會嘗試研發一些功能,促進無人車在武裝部隊軍營和基地的更廣泛使用。」

無人車備有方便裝貨卸貨的平台。(梁麒麟攝)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今年3月初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時,宣布武裝部隊試用無人車運載貨物和人員的計劃。
陸軍運輸團總部系統發展組組長ME6級軍事專才沈偉安(47歲)受訪時說,武裝部隊過去曾探討使用無人車技術,如今相關技術已更成熟。過去一年,準備工作陸續展開,包括與相關企業洽談,以及通過內部安全審批,才能在軍營里開始使用無人車。
陸軍是武裝部隊里負責陸路交通的機構,因此也負責無人車計劃相關的監管框架。沈偉安說,無人車試驗計劃將讓武裝部隊更了解無人車的操作和局限,並更有效地制定武裝部隊軍營和基地里無人駕駛車的相關監管政策。
沈偉安認為,試驗計劃一舉三得。「首先,使用無人車能減少我們行政運輸作業工作所需的人力資源,省下的人力可以調往支持其他運作和訓練;其次,使用無人車也讓我們在行政上更有效率,既讓我們節省時間,也為個別單位的士兵提供方便;最後,無人車靠電力驅動,因此也與推動綠化和可持續使用車輛的全國對話相契合。」
新加坡空軍部隊的無人駕駛車除了載人載物,未來還可能具備與基地內交通燈等基礎設施「對話」的功能。交通燈一旦探測到無人車的信號,就能優先讓無人車通行,為車內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空軍目前已在巴耶利峇空軍基地展開無人車試驗。與陸軍試驗一樣,接下來一年的試驗將圍繞無人車的載人和載物功能。

無人車內部的設備齊全,配有傳感器,具備自行導航和防止相撞等功能。(梁麒麟攝)
之後,空軍和國防科技局還將花兩年時間,在基地里的指定道路交界處測試無人車的「車輛對基礎設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簡稱V2I)技術。
這項技術將讓無人車一邊沿著基地里的預設路線行駛,一邊與智能基礎設施傳輸信息。無人車來到交界處時,具備V2I功能的交通燈便會收到信號,並讓無人車優先通過。
空軍策劃處組長ME5級軍事專才謝受財(43歲)說,試用無人車是空軍智能基地計劃的一部分。計劃將讓空軍優化資源,推動創新和採用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科技,實現人員和物流運輸的自動化和再設計。
「空軍基地涵蓋多個人員、車輛及軍機的行動網路。V2I技術能幫助無人車在空軍基地這樣的環境里穿行,並提高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警覺性。空軍希望成為這項技術的測試平台,與其他部隊分享成果和最佳作業方式,使武裝部隊的無人車作業不斷改進。」
海軍部隊則與國防科技局聯手研發無人駕駛重載運輸車(Autonomous Load Transporter),方便不同部件從貨倉或廠房到碼頭的運輸工作。
試驗將於明年初在樟宜海軍基地展開。船員可通過手機應用下單,隨後運輸車便會從貨倉把裝好部件的儲物箱載送到碼頭。船員收到手機應用通知後便可取貨,減少安排取貨所需的行政時間。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