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平面的手術口罩,半透明口罩比較立體,讓語言治療師可以做出更誇大的嘴部動作。新科研及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黃志權博士指出,這款半透明口罩也適用於教育醫療師、醫生、護士或教師等經常得面對面跟人談話的人。

新加坡的防疫措施已大幅度放寬,但人們在室內仍須戴口罩。一款本地研發的半透明醫用口罩,讓病患能看到語言治療師的唇語,同時維持高度保護能力。
這款一次性使用、過濾功能高的口罩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盛港綜合醫院,以及本地口罩製造商Forever Family,花了約四個月的時間攜手研發,目前已在盛港綜合醫院用於語言治療,並計劃在7月或8月供公共醫療機構採購。
治療師與有聽力或語言障礙的病患進行治療時,必須模擬嘴唇、面部及舌頭在發聲時的動作,讓病患通過視覺理解語言,或稱唇語。一些病患可能還需要依靠誇大的嘴部動作才能了解治療師。
但疫情下,醫療人員必須在工作場所內時刻戴著口罩,治療師只能通過視頻和圖片等方式讓病患了解標準的嘴部動作,難以照顧到每個病患的需求。
盛港綜合醫院語言治療部主管兼資深語言治療師蔡慧玲昨天在新款口罩的推介會上指出,三方是在去年1月起開始合作探討研發有透明窗口的口罩,隨後組織了10人的委員會,包括來自八個公共醫療機構的語言治療師和聽力學家,徵詢他們對口罩設計的建議。
「團隊分析了市面上的半透明口罩,發現設計不合適,例如透明窗口的大小;或者達不到在醫療場所使用的感染控制標準。」
如今推出的新款半透明口罩獲得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標準的二級認證,也代表口罩適用於本地的醫療場合。口罩測試主要檢測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是否容易呼吸,以及流體阻力。
有別於平面的手術口罩,半透明口罩比較立體,讓語言治療師可以做出更誇大的嘴部動作。
新科研及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黃志權博士指出,這款半透明口罩也適用於教育醫療師、醫生、護士或教師等經常得面對面跟人談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