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餐員騎腳車、摩托車送餐。(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新加坡冠病疫情放緩後外出用餐者恢復,有送餐員表示送餐需求跌近一半,有時工作11小時才賺90元(新幣,下同)。
《聯合早報》報導,零工經濟下,「做多賺多」的平台送餐工作吸引不少該國人民加入,但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服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擔心,包括送餐員在內的低收入人群,即使積年累月工作,也很難獲得高幅度升職加薪,更容易會陷入「在職貧窮」(In-Work Poverty)的困境。
研究人員發現,包括送餐員在內的平台人員,每周工作時數約55個小時,比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多至少10小時。
37名受訪的送餐員透露,每周須工作至少40小時,才能賺到2000元。
送餐員孫先生(57歲)從事送餐工作已有3年多,他說,目前送餐訂單比疫情時期少了將近50%。
「訂單來得很慢,我每天工作約11個小時只賺約90元,生意很差。」
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送餐員(30多歲)則說,每周工作40小時對送餐員來說是很少的,很多人都很拼,1天可以工作超過12個小時,有些更厲害,連續7天不休息,收入就很高。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員馬修博士受訪時說,研究表明,除非送餐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否則大部分人的收入並沒有過去的工作高。
疫情期間的送餐需求高漲,促使一些因疫情導致工作停擺的雇員暫時轉去送餐。不過,絕大多數人在行業恢復運作後,便離開送餐行業,回到「老本行」。
僅33%送餐員視工作為全職
僅約33%送餐員是長期全職,其餘則將其視為兼職補貼收入。
根據3個送餐公司聯合成立的數碼平台行業協會,所展開的跨平台行業調查數據,有65%的平台送餐員只是兼職,沒有把它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僅約33%的送餐員會工作3年或更久。
該會受訪時表示會為各平台送餐員提供職務相關的學習資源,並歡迎新加坡人力部的轉行計劃,為希望過渡到其他行業的送餐員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