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在面簿(Facebook)上發貼文,祝願天下母親和准媽媽「母親節快樂」。他寫道:「今天上午, 我與宏茂橋市政理事會議員和義工們一起向盛港南社區的母親和居民分發一萬朵粉紅色康乃馨,很開心看到很多母親和他們的家人享受他們溫馨美好的星期天。感謝善濟醫社奉獻的愛心花朵。善濟醫社是一個社會公益慈善機構,一百多年來, 不分種族、宗教、國籍,一視同仁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的中醫看診服務。我也感謝宏茂橋集選區和盛港西公民諮詢委員會支持這個偉大的母愛項目,你們今天給很多人帶來了歡笑」。
善濟醫社贊助人、現任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女士在 2017 年 7 月 8 日出席《善濟愛心之夜》致辭時讚揚,善濟醫社 116 年來為社區服務,不分階層、種族、宗教,一視同仁為社會大眾提供中醫理療服務。
在《放下》電視專訪節目中, 哈莉瑪總統表揚卓順發是個「傑出優秀的人」:「他充滿熱枕和活力,具有過人的精力和惻隱之心。」
哈莉瑪總統說:「我們剛剛談到要在馬西嶺區設立一個分社,他就在一年內把馬西嶺的分社設立起來,他是一個很有熱情,非常投入和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具有這種素質的人了。」

卓順發陪同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參觀善濟醫社摩綿——經禧分社

新加坡教育部部長王乙康到訪善濟甘巴士分社
他說:「我希望他能夠繼續為善濟做出貢獻,為這個社區做出最棒的工作。他不僅僅是籌募善款而已,他會親臨分社,確保裝修工程進行順利,卓順發絕對是一個盡職盡責,具有同情心和奉獻精神的領導者。」
2017 年 7 月 28 日,在新加坡「易緹秀愛心慈善晚宴」上,新加坡人力部長林瑞生致辭說:「對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在十年內,把這個受益的人數從每年幾千人,增加到每年幾十萬人,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正常人的意識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在新加坡有一個組織,它終於做到了,它就是善濟醫社。為什麼別人做不到,而善濟就做得到呢? 我相信,這是因為善濟的精神和理念:提倡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宗旨。提高與增進中醫藥的發展, 參與新加坡慈善救濟工作的使命。寬容、大愛、慈悲、感恩、祝福的價值觀。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信念,以及推動慈善事業致力於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所以別人做不到的,善濟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2018 年 3 月 31 日,王乙康部長特別郵寄一份感謝信予我,感謝我用心照顧社區居民以及為社會的付出。感恩王部長對我工作的認可和鼓勵。」 卓順發說。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善濟醫社後港分社開幕儀式,卓順發向李顯龍彙報醫社的服務、方向與發展, 李顯龍給予很好的評價
展望未來
做慈善需要理論基礎,系統管理,發展方略等專業知識。它是一項長久社會事業。尤其是慈善領袖,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高瞻遠矚的洞見。
卓順發希望能設立慈善交流中心,開設慈善公益事業課程,與大家分享慈善公益事業的心得與經驗。設立專門從事公益慈善研究,人才培養,公益慈善的管理體制和法制建設等。同時舉辦分享會, 結交不同層面的善心人士、大家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慈善的心態,讓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有交流分享慈善事業、服務社會的機會。
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社會上的年長者也曾經為他們的家庭、為社會努力過,付出過。我們不應該因為他們年老了,放棄他們,我們應該負起責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尊重、關愛與認可。」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通過慈善平台讓他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尊師重教、孝順、尊重、分享、承擔等,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這項偉大、光明的慈善事業中。」
慈善是一種責任
在卓順發的帶領下,善濟積極參加各社區、團體、聯絡所等的慈善活動,宣揚健康意識,鼓勵保健活動,聘請專業的理髮師到每個分社, 定期為老人家剪頭髮,分發愛心購物包、食物及日常用品禮包等等。
為回饋社會,善濟的平台也積極為促進種族和諧,社會安定而努力。社會文明、社會進步、社會安定,人人應該珍惜、人人應該愛護,彼此關愛,友好相處,共同創造繁榮、大愛、同理的新加坡。為了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善濟醫社,在年輕人心中種下善的種子,同時也讓更多有需要幫助的國人能夠得到幫助,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 傳遞著善濟人對「善」 的堅守, 配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積極推動「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是善濟人「濟」 的信念。
天地萬古,人生百年,在有限的生命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卓順發崇尚的生活真諦。

卓順發親切問候看診者
目前,卓順發依然還在擔任著善濟醫社主席、羅敏娜基金執行主席,他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做慈善、當義工、服務社區 , 影響和號召周圍的人,一起推動慈善事業,致力為社會服務。他期望人人都能從小事做起,從幫助身邊人做起, 因小善而得大善,善必大焉。從頭腦睿智、鋒芒內斂的學者派企業家到將重心全部放於慈善事業的慈善家,卓順發通過超脫的修養與智慧把經歷譜寫成樂章,他心懷感恩,傾情付出,以內在的光亮,照亮了前行的慈善道路。
他說:慈善是一種真愛,它真誠、慈悲、感恩、光明、無價,是一種內涵、一種感動、一種學習、一種修身養性,充實生命的動力,體現生命的價值。
他說:慈善是用心、用心、再用心;慈善是慈悲、慈悲、再慈悲;心量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他說:吃喝玩樂是一天,感恩慈悲也是一天, 生命每天二十四小時,一天過一天。誰也無法知道還能夠過幾天,因為無常隨身,好好珍惜每一天, 除了生活,感恩惜福,承擔付出,過著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
他說:因為生命無常、當下無常、未來無常,「感恩生命的賜予與存在」,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那麼就決定它的寬度,讓它更有意義,在生活的過程中,每個瞬間、每個發生、每個經歷、每個瓶頸中改變和提升自己,讓生命從此與眾不同,為世人造福。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卓順發能夠在慈善之路越走越遠,願他的光輝灑遍世界每個角落,溫暖每一個心靈。
文:節選自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華商功勳40年40人》,中國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受邀採訪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