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1日訊)雖然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可在冷凍或冷藏食物包裝上存活長達3周,但是專家指出,個體消費者通過這種媒介感染冠病的風險非常低,因食物到消費者手上時,已經經過多個處理環節。
《新明日報》曾報道,新加坡曾做過實驗,在超市購買雞肉、三文魚和豬肉樣本後切成小塊,添加冠病病毒。而在冷藏環境的4℃和冷凍環境的零下20℃的溫度下儲存21天後,病毒傳染性沒有顯著變化。進口的冷藏和冷凍食物以及其包裝受到病毒污染,可能是一些長時間沒有病例國家疫情復現的源頭、或是疫情的眾多源頭的其中之一。

冠病病毒可在冷凍或冷藏食物包裝上存活長達3周。(海峽時報/檔案照)
主導上述研究的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教授前天接受《新明日報》採訪時說,雖然冷凍鏈感染風險對一個國家的管控而言有風險,但是對個人消費者而言感染的風險不大,因為食物到消費者手上時,已經經過多個處理環節,即使有病毒已經稀釋。但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應該確保有足夠的安全措施,在處理食物後進行消毒。
他說,解釋冷凍食品散播病毒,對於中國、紐西蘭等零病例影響較大,像中國出現病例後就要進行大範圍檢測,但新加坡因為並不追溯零病例,所以眼下並非當務之急,就跟允許香港旅行泡泡一樣,可以承擔病例的一定風險,到時可以追蹤檢測,封堵病毒傳播。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則說:「冷藏的環境讓病毒存貨更久,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平日儲存病毒的方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說,在處理三文魚等食物前需要進行清洗,而清洗可以殺死病毒。
文/《新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