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禺會館
故鄉,可能是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卻也可能是年老時回不去的地方。清明節的遙祭,中秋節的月餅,都寄託著鄉思鄉情,與親人的血脈相連,天涯海角都無法隔斷。這是筆者走進番禺會館時的感悟。
141周年雙慶晚宴
聽著鄉音,敘著鄉情,終於有時間可以不用說華語和英語,廣東話成為彼此交流的語言。生活的跌打滾爬都可以用家鄉話彼此交流,無論是在最好的年華還是如今的遲暮之年,老友新朋相聚同歡,會館的會員們就如家人般的熱絡。番禺會館於紅星酒家的晚宴讓筆者這個不會講廣東話的人也同樣感受到會員們的熱情!2019年7月26日會慶當晚大家齊聚一堂,品嘗美味佳肴、回顧歷史、知識問答以及激動人心的賓果遊戲,都讓來賓開懷。番禺會館榮譽會長曾士生、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領事兼秘書姜維巍以及450位來賓出席了盛會。

番禺會館141周年雙慶晚宴合影
會長黎富榮(PBM)在致辭時表示,現今因為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會館就顯得落伍了,沒有年青人會來會館找同鄉,沒有人帶著家書來找人幫忙解讀,也不會有人特地下來會館翻報紙看消息。春秋二祭,關帝爺聖誕,年輕人說,是什麼來的?這些,年青人都沒興趣。所以會館必須求變,想吸引年青人加入,只能求變通。
當晚,晚宴雖然以年長會員為主,但其實也不乏年青人的身影,現場主持活動的就是會長的孫女黎曉潔,她也是番禺會館的理事。會長表示,這一代的年青人,不再需要會館了,不能怪年青人不來,會館該想想能做些什麼讓他們進來,留住他們。我們努力求新求變的同時,要有點耐性,耐心地等待那些中年人,年青人開始想要尋根認祖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想起會館。
番禺會館往事今朝
牛車水是新加坡華人的聚居區,也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地區,這裡有各種族的廟宇,也有被年青人認為很古老的會館。如今的牛車水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以及各色小販和百年老店,成為遊客們蜂擁而至的地標。
1878年,來自珠江三角洲的番禺人日漸增多,在同鄉之間就有人組織會館,以更好地照顧新來的同鄉的願望與需求。當時有一位經商致富的番禺人名為胡亞基(Hoo Ah Kay 1816-1880),又名胡旋澤,號南生,人稱黃埔先生,在他的領導下建立起會館。他既是清廷政府委派為駐新加坡的總領事,同時也被俄日兩國政府委派為駐新加坡的總領事,後又被英皇冊封爵士位。其社會地位崇高,在當時實屬少見,是本地聞名的先賢人物。
根據現存於會館的建館碑記記載,經過年余的籌集,購置會所于海山街。(清光緒五年所立的碑記,因此確定成立年代為1878年)後經十年發展,會員日增,原址不敷應用,1889年,集資添購位於隔鄰之摩士街14號作為副館。
1917年,海山街正館被英政府徵用,1921年另購地建館於牛車水,即現址新橋路281號,使用至今。
1921年新館落成。館名是時任民國政府高層領導要職的番禺邑人胡漢民所書,書法蒼勁有力,籌建者將其石刻鑲於大門之上。

館名是時任民國政府高層領導要職的番禺邑人胡漢民所書
1942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南下占領了馬來亞與新加坡,會館的文件檔案都毀於戰火。當時幸得有心人,將會館所收存的石碑,鑲在館內牆壁上,再用洋灰鋪蓋,成為牆壁的一部分而逃過劫數,得以保存至今。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戰結束。會館重新召集,展開活動。
1948年,會館鑒於戰爭期間,失學兒童眾多,響應社會的號召,利用館址開辦「番禺學校」,學生日漸增加。
1952年,為了能容納更多的學生,學校又再發動向同鄉募捐,購置隔鄰283號屋宇,作為校舍。後來政府公立學校湧現,會館學校逐漸停辦。

番禺學校高小第一屆畢業生與教師合影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到90年代,會館翻新隔鄰283號房屋,將之出租,收益作為發展會務所需。該工程1994年4月完工,共耗資50萬新元。
2014年9月20日,會館大廳改裝成表演舞台,上演了一出《廣(府)移(民)文化,源遠流長》的戲劇,深獲觀眾好評。
經歷百多年滄桑,現在地處牛車水的新加坡番禺會館樓體長廊牆磚斑駁,卻依舊帶有昔日的優美。筆者日前去會館採訪時,這棟3層樓建築正在翻新,增設電梯以便年長會員到2樓和3樓參加活動,而1樓則準備出租,增加會務資金為會員更好地開展活動。
多年來,會館開展各式活動,主要有春秋二祭,緬懷先賢。一年一度的會慶周年紀念,則配合會員祭拜關聖帝君寶誕同時舉行。此外,傳統的節日,如新春團拜聯歡宴會,端午節及中秋節都舉行或大或小的慶祝會。數十年來會館皆代表廣惠肇碧山亭頒發獎學金予品學兼優的會員子女及分發敬老賀歲金予年滿70的會員。每5年一次在番禺舉行的「旅外鄉親懇親大會」,番禺會館從不缺席。
新加坡番禺會館對慈善捐助,一向不落人後。由粵藉先賢所創辦的廣惠肇留醫院的每次籌款活動,都會積極響應。2008年四川大地震及前幾年的長江大水災,會館都向理事及會員籌募善款,通過駐新加坡的中國大使館捐獻。
承前啟後 不忘初心
作為擁有百多年歷史的老會館,新加坡番禺會館創辦至今,見證過先民南來的拓荒歷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建國的歲月、世界性的經濟衰退等,發展起起落落。如今,通過歷屆會長理事的不斷耕耘,在已連任16年的現任會長黎富榮(PBM),及新舊理事的積極配合下,會務呈現朝氣蓬勃勢頭。在適應環境變遷,配合國家發展的大前題下,會館也正積極調整步伐,以達至和諧繁榮的美好願景。
番禺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歷來有「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美譽。20多歲入行,在餐飲界摸爬滾打60餘年的黎富榮會長,就是在餐飲界非常出名的「肥仔榮」品牌創辦人。他覺得老一代人落地生根開拓新家園,鄉情、鄉音與鄉韻卻是不能丟失的靈魂。任會長期間,他跨洋過海拜訪世界各地的番禺會館,致力於促進新加坡番禺會館與中國廣州、港澳,馬泰以及世界各地各鄉親組織的文化交流。
番禺會館黎富榮會長
黎富榮多年來不遠千里往來廣州,與廣州政商各界緊密聯繫,更為新加坡番禺會館與中國番禺同鄉們搭起深厚的友誼之橋,和世界各地的番禺會所,聯誼會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由於他積極的付出,致力於保持會館與世界各地番禺鄉親組織的往來與相互關懷交流及所作出的貢獻,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委員會去年決定禮聘黎富榮為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委員會僑事顧問,肯定了他不懈的努力與成就。
陽光閃耀,古老的建築色彩鮮艷,每個角落都留存著歷史的記憶。黎富榮會長表示,番禺會館先賢留下的產業,使得會館有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鄉親之間的信任與感情,祖先留下的傳統要繼續延續。等會館翻新完成後將開設教廣東話的課程,讓年輕一代會說自己家鄉的語言,讓黃皮膚的華人知道自己的先輩辛苦打拚的歷史。在新加坡開埠200年之際,不忘初心,方能將華人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
(作者為本刊特約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