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對歐洲疫情也不樂觀,預測到明年3月,歐洲因新冠死亡的人數會超200萬。
新冠,就是第一大死因。
看到這大家也明白了,歐洲水深火熱,所以出現了新病毒,第一反應就是謝絕拜訪。
但是來不來得及,就不好說了。
另外在前天新病毒消息傳開不久,新加坡當局就表示,本地沒有出現相關病例。
網友還是免不了擔心。
網友爭議,專家:不確定毒性何如
衛生部長部長發文回應
大家都在吐槽,新冠真的是沒完沒了了。
「所以,2021是德爾塔,2022是奧密克戎,下一年還會有第三代新冠?」

而新加坡呢,就如下圖,德爾塔疫情剛好轉,奧密克戎已經等著了。

「到底什麼時候才到頭?」

因為病毒沒完沒了,現在奧密克戎又據稱是最大的王炸。網友現在是各種懷疑 ,邊境是不是還要繼續開放?
昨天又跟6個國家開通VTL,現在有27個國家打完疫苗的旅客,可以入境免隔離。
已有網友忍不住想,是不是清零會好一點。
但是轉念一想,沒完沒了,好像也只能共存。。。

「感覺吧,奧密克戎遲早還是會在新加坡出現,估計明年初。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準備,學會跟它共存,繼續我們的新常態策略。」

「現在沒有,不代表就不會有。現在曝出一個奧密克戎,誰知道還有沒有其他什麼隱藏變種。能做的就是儘早準備,德爾塔到現在都沒有國家可以完全壓制吧。」

「可想而知,邊境一打開,奧密克戎就進來。」

而本地專家們對於新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看法,貌似比較樂觀。
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庫克副教授表示,南非病例數字可以證實新毒株可能更容易傳播。
如此的話,在南非境外傳播擴散就只是時間問題。
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專家 Ooi Eng Eong表示:突變很正常,所以大家不要被變異消息給搞亂。
新加坡現在大概26萬人感染過病毒,意味著這部分人體內會有抗體跟記憶T細胞。

抗體跟記憶T細胞,主要對病毒的其他部分起作用,而不是病毒的棘狀蛋白(S蛋白)上所有的突變。
我們已知奧密克戎的突變有32個,是德爾塔的2倍。
Ooi Eng Eong專家的看法就是,病毒的突變基因序列變化,不會影響其他部分的免疫反應。
所以意思相當於,打完疫苗的我們要是有機會懟上奧密克戎,誰贏誰輸還不一定。
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也趕緊發文安撫大家。

他特別聲明,新加坡還沒有出現奧密克戎的感染病例。
並且跟這個新毒株有關的,比如是不是比德爾塔更容易傳播、是不是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現有疫苗的是不是有效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現在新加坡正在跟各國保持聯繫,評估相關數據。
而昨天的一系列邊境調整,只是預防措施,在得到更多數據以後,還會相應調整。
最後部長讓大家不要放鬆警惕,因為病毒確實還在進化。
而不是前陣子流行於歐美的一個廣泛說法,猜德爾塔可能是最後一個變種。。。

不過現在大家最關心,到底疫苗能不能克制奧密克戎?
南非科學家已經直言,現有疫苗碰上它會失效。
不過,全球的疫苗生產大廠已經迅速行動起來。
包括輝瑞跟莫德納,已經啟動對奧密克戎的研究,判斷是不是需要調整現有的疫苗。
其中莫德納生產商甚至表示:
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對他們公司疫苗的有效性跟自然面議能力構成了重大潛在風險。

現在正在緊急研究追加劑的劑量,是不是要增加,是不是能對抗奧密克戎。
跟去年相比,今年各國的反應都非常快,現在要應付一個德爾塔就已經夠嗆了,再來一個深不可測的奧密克戎。
結局簡直不敢想像。
希望疫苗仍然有效,奧密克戎只是風聲大,雨點小。
關於世衛這次的命名,網友也是挺吐槽。
Omicron,華文奧密克戎就挺拗口。有人建議直接omigod,還有的說COVID-21 。

椰友們,你們看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