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社交能力,還是教育水平,新加坡往往都是名列前茅。而新加坡教育注重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書本知識,道德建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新加坡從本國環境入手,貼近本國價值觀教育的實際,卓有成效地開展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國家意識的培養
新加坡學校品德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學生成為有國家意識、有社會責任感和有正確價值觀念,即「能夠對自己、家庭、鄰居、社會和國家儘自己義務」和「能明辨是非的良好的與有用的公民」。

新加坡中小學的國家意識教育是成功的,他們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良好,愛國主義深入人心。

個人品德的培育
在新加坡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德育目標,比如新加坡中學德育的總目標是為未來新加坡培養有道德意識的公民。

表現為: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善良的性情,愛國意識及各民族互助合作的精神,以期培養學生成為優秀之青年,藉以成為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材。
重視創造能力的培養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來臨,新加坡政府更加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以知識為基礎、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和強化國民的自我認同。

新加坡課堂採用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活動安排,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道德思維的具體指導,在教授道德知識和引導道德實踐的過程中貫穿道德思維的具體策略。

教師比較擅長於課堂活動的組織,在布置學生思考某一問題時,經常會建議學生採用某種思維策略來進行,使學生今後在遇到道德抉擇難題時,學會使用思維策略。
